清晨的阳光温柔洒满黄集街道仇石社区的居民小楼,57岁的石红正手持剪刀,小心翼翼地为83岁的养母石凤林修剪头发。她的动作轻柔舒缓,眼神里满是专注,时不时俯身轻声询问:“妈,这样的长度您满意吗?”双目失明的石凤林端坐椅上,脸上满是安心的笑容,沟壑纵横的皱纹里都漾着幸福的暖意。这一幕静谧温馨的日常,正是石红数十年来用孝心守护养父母的生动写照。
半个多世纪前,仅有四个多月大的石红因生母体弱家贫,被同村痛失爱子的石守功夫妇收养。从此,她成了养父母捧在手心的珍宝,两位老人将全部的爱都倾注在她身上。懂事的石红早早便懂得体恤长辈,为减轻家庭负担,她主动辍学分担家务,稚嫩的肩膀曾跟着养父一起挑过河工,干过各种重活累活。左邻右舍提起她,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石守功夫妇真是好福气,养了个既勤劳又孝顺的贴心棉袄。每次她回家,都把家里家外收拾得干干净净,老两口被照顾得妥帖周到。” 成年后,石红进入镇上的鞋帽厂务工,也正是在这里,她邂逅了善良淳朴的小伙子庄学洪。得知石红的家庭情况后,庄学洪主动提出入赘,与她共同承担赡养养父母的责任。婚后,夫妻二人勤勤恳恳,要么外出务工打拼,要么留家操持家务,不仅顺利将两个女儿抚养成人,更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平静的生活却在2013年遭遇重创。当时,患有食道癌的婆婆正在住院接受治疗,养母石凤林也被确诊患上同一种癌症。一边是两位至亲的生命安危,一边是高昂的医疗费用,石红与丈夫没有丝毫退缩。为了让老人得到及时救治,他们全力筹措医药费,四处举债。面对同时需要照料的两位老人,小两口商量:“我们各自照顾自己的母亲,这样心里更踏实,也能更尽心。”为了全身心陪护养母,石红将正读高中的小女儿临时托付给朋友照看,自己则日夜守在病床前,端水喂药、擦洗按摩,悉心照料直至养母康复出院。 近两年,养父石守功患上老年痴呆,生活无法自理,养母的视力也急剧下降,几近失明,家庭的重担愈发沉重。为了更好地支持妻子,庄学洪果断辞去了在南京的稳定工作,回到家乡打零工,以便随时搭把手照顾老人。“石红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我必须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孝敬他们。”庄学洪的话语朴实无华,却用日复一日的行动践行着承诺。夫妻二人成了养父母最坚实的依靠,每天的擦身洗漱、喂饭喂药,夜里频繁起身查看情况,他们都做得耐心细致,从未有过半句怨言,用坚守诠释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为了让年迈的养父母拥有更舒适的生活环境,2022年,石红夫妻抓住农房改善政策的机遇,搬进了仇石社区宽敞明亮的新房。从此,两位老人告别了旧居的简陋与不便,享受到了生活的便捷与舒适,晚年生活愈发舒心惬意。 在旁人看来,石红的人生满是艰辛,但她始终以乐观坚强的心态直面风雨,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了整个家庭的责任,将孝心与爱心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一家人团团圆圆才是最重要的,他们抚养我长大,我照顾他们变老,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道出了最真挚的人间至孝。 半世坚守,一生践行。石红用数十年的实际行动,书写了“感恩反哺”的动人篇章。她的孝行不仅温暖了自己的小家,更如一束光,照亮了邻里街坊,传递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成为身边人争相学习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