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育池内,清澈的水体在供氧系统的作用下泛起细密气泡,犹如液态水晶般涌动。螺蛳安静地吸附在池壁和附着物上,螺旋外壳泛着温润光泽,宛若一件件天然雕琢的艺术品。池水通过循环系统保持恒清,微孔气幕持续为水体供氧,既似串串珍珠跃动,更为螺蛳幼苗输送着生长的活力。 该中心位于蒋坝镇螺蛳产业示范基地东南侧,总规划面积30亩。目前已建成工厂化育苗车间306平方米、育苗用水蓄水池塘11.51亩,预计年繁育仔螺达2000万粒。中心依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金武博士团队,成功突破螺蛳卵胎生、产卵量低、发育不同步等技术瓶颈,重点开展亲本同批孵化、仔螺同批收集与同批培育等系统性研究。 “你看这些个头均匀、活力十足的环棱螺,都是我们精心挑选的种螺,它们繁育出的仔螺一部分投放塘口,另一部分用于培育‘无仔螺蛳’。”蒋坝镇头河村党总支书记黄承云介绍道。 所谓“无仔螺蛳”,是将仔螺分置于蝈蝈笼中进行物理化隔离,阻断其繁殖。这种方式不仅隔绝外界环境影响,还能实现精准投喂。黄承云表示:“‘无仔螺蛳’营养吸收好、生长速度快,从仔螺到成熟最快仅需四个月,口感也更加鲜美。”而塘口养殖的螺蛳,虽生长速度稍慢,但经过种性优化,个头更大、品质更佳,同样优于普通螺蛳。 着眼于产业长远发展,中心还在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当前高温天气对螺蛳存活影响较大,我们正在优化养殖技术。等气温回落,我们将研发中华圆田螺‘无仔螺蛳’新产品,进一步丰富螺蛳品类,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黄承云对未来充满信心。 为确保螺蛳品质,中心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亲螺入场前,检疫人员会对其体型、体色、活动状态及是否携带寄生虫等进行全面检测并记录。每日对各池水质进行常规指标监测,实时记录水温、pH值、溶解氧等关键数据。苗种出池前还需经过规格、活力、病害等质量检验,确保符合《水产苗种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 蒋坝螺蛳繁育研究中心的建设与运营,不仅有效解决了螺蛳养殖苗种匮乏和市场供给不稳定等问题,还通过研发“无仔螺蛳”等新产品,为扩大养殖规模、带动农户增收、促进就业以及推动螺蛳产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如今,蒋坝正以科技之力续写“螺蛳故事”,让更多人不分四季、随时随地,品尝到这一洪泽湖馈赠的鲜美之味。 - END -
转载来源:洪泽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