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美术班主任,任教以来,汪明芬勇挑重担、无私奉献,先后获评淮安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洪泽区师德标兵等称号。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她坚守“以画笔塑人、以美术育人”的初心,始终秉持将美术课堂打造成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传承美的精神家园。 “美术不只是技法传授,更是文化浸润。”汪明芬突破传统“教画”的单向模式,构建“鉴赏+创作+实践”三维课堂。她结合高中生认知特点,将敦煌壁画的飞天神韵、传统剪纸的镂空巧思、现代装饰艺术的时尚表达融入教学——学生在临摹壁画线条时触摸千年文明,在剪刻红纸中感受民俗温度,在设计装饰作品时链接生活美学。针对零基础学生,她从线条勾勒、色彩调和等基础技法入手,手把手示范“如何让笔尖会说话”;为特长学生搭建个性化平台,成立“美术特长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辅导素描光影、色彩层次、速写动态。丁同学在她的指导下考入南京信息工程学院,赵同学圆梦东北师范大学,越来越多的青春梦想在她的画室里生根发芽。 “教育的艺术,在于唤醒心灵的力量。”汪明芬敏锐关注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当部分孩子因学业压力陷入焦虑时,她开设“绘画疗愈”社团,鼓励大家用画笔“说心事”。学生金同学曾因成绩波动厌学,她便陪着孩子从素描几何体画起:“你看这线条,有轻有重才立体;人生也一样,有起有伏才完整。”渐渐地,金同学的画纸上有了笑脸,最终以美术省统考249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淮阴工学院。“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这是她对家长的承诺,更是日常的行动。她的办公桌抽屉里,总放着一沓“成长便签”:“今天的速写线条更流畅了,继续加油!”“最近状态不错,相信你能突破瓶颈”……这些带着温度的字迹,成了学生眼中“比分数更珍贵的礼物”。 “班级管理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让每个孩子都看到希望。”这是汪明芬的带班理念。作为班主任,她每天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泡”在学校,清晨陪学生晨读,课间在走廊答疑,傍晚守着画室直到最后一盏灯熄灭。“和学生在一起,心里才踏实。”以心换心的付出,让她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历次考试和活动始终名列前茅,更收获了学生的真心。 临近高考的三个月,徐同学上课总昏昏欲睡,坦言“反正考不上,不如放弃”。她三番五次找孩子谈心,周末上门家访,指着墙上孩子儿时的画作说:“你看,小时候的你画太阳都带着光,现在怎么让乌云遮住了眼睛?”一次次鼓励如春雨滋润,徐同学重新拿起画笔,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淮阴师范学院。 “美育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懂得感受美、创造美的完整的人。”从教26载,汪明芬的身影依然穿梭在画室与教室之间,晨光里的窗棂、画纸上的色彩、学生眼中的星光,都是她用热爱书写的教育答卷——这份答卷里,有对讲台的赤诚,更有对“美”与“爱”最生动的诠释。
转载来源:洪泽教体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