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安市高良涧幼儿园,孩子们总爱围着王亭亭老师叽叽喳喳:“王老师,蚂蚁搬家要去哪里呀?”“平衡筒怎样才能像小火车一样跑起来?”这位被孩子们亲切称为“故事妈妈”的班主任,用智慧为孩子们打开探索世界的窗口,用真情在幼教园地里耕耘希望,让一颗颗稚嫩的“新苗”在爱与启迪中茁壮成长。 教室的西南角被她打造成了“童话小屋”,一有时间,王亭亭都会坐在小凳上,用温柔的语调开启故事之旅。孩子们围坐在她脚边,有的托着腮帮,有的攥着衣角,小眼睛里闪烁着专注的光芒。一次讲完《好朋友》的故事,她轻轻合上书:“如果你的好朋友抢走了你的积木,你会怎么做呀?”5岁的朵朵噘着嘴说:“我再也不跟他玩了!”她没有否定,而是笑着说:“那积木会不会孤单呀?不如我们问问小明,是不是想和你一起搭城堡呢?”在这样的对话中,孩子们不仅爱上了书页间的奇妙世界,更学会了用温暖的方式对待同伴,阅读成了班级最受欢迎的“每日必修课”。 “集体活动是孩子们学会合作的最好课堂。”幼儿园举办运动会时,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王老师提前与孩子们一起商量、排练入场式。她耐心地指导孩子们的动作,鼓励大家要团结一心。运动会当天,孩子们穿着统一的服装,迈着整齐的步伐,精神抖擞地走过主席台,那自信的模样,赢得了在场家长和老师的阵阵掌声。而王老师则在一旁,用充满爱意的目光注视着每一个孩子,为他们加油鼓劲。 在传统的节日活动当中,王老师更是会精心策划活动,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端午节时,她提前准备了粽叶、水果、酸奶等材料,与孩子们制作酸奶水果粽。孩子们拿着粽叶,自取各种水果,学着王老师的样子,有模有样地制作,虽然食品制作各异,但大家都特别开心。王老师还会给孩子们讲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在这些充满仪式感的活动中,集体的温暖悄然生长,传统文化的种子也在孩子们心中慢慢发芽。 户外活动时间,平衡筒挑战区总能听到阵阵欢呼。而一年前,这里还是孩子们望而却步的“难关”。记得第一次尝试时,小雨站在平衡筒前,小手紧紧攥着衣角,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王亭亭没有催促,而是蹲下来握住她的手:“宝贝你看,这平衡筒像不像会滚动的小火车?我们先当小司机,老师当你的‘刹车’,好不好?”她带着小雨将脚尖踩在筒面,身体前倾时轻轻推筒向前,每移动10厘米就停下来击掌:“小司机真棒!已经开到‘草地站’啦!”就这样,在她的陪伴下,小雨从“一步一停”到“独立滚动3米”,脸上的胆怯渐渐变成了自豪。如今,平衡筒挑战成了班级的“明星项目”:孩子们不仅能单脚站立、双人合作,还发明了“绕筒S形跑”的新玩法。 幼儿园的小花园是王亭亭的“移动教室”。春天,她带着孩子们观察迎春花如何“吹喇叭”,用画笔记录花苞绽放的过程;夏天,蹲在树荫下看蚂蚁搬家,引导孩子们发现“十只蚂蚁才能搬动一块饼干屑,团结的力量真大”;秋天,收集银杏叶做贴画,听“叶子为什么会变黄"的科学小故事;冬天,在雪地里堆雪人,讨论"雪花为什么是六角形”。这样的自然教育,让孩子们学会了观察、提问与共情,也让课堂充满了泥土的芬芳与生命的活力。 从晨光熹微到夕阳西下,王亭亭的脚步从未停歇。她用笔记本记录着每个孩子的“成长密码”,用手机存下孩子们的笑声与画作,用爱心化解哭闹与胆怯,用智慧点燃好奇与梦想。在高良涧幼儿园这片教育沃土上,她就像一株默默生长的蒲公英,把爱与智慧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静待他们迎着阳光,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
转载来源:洪泽教体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