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投身幼教事业,马杨始终以“爱”为核心底色,以“专业”为坚实根基,在教学一线默默耕耘,在管理岗位主动担当,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创新,生动诠释着新时代幼儿教师“以幼为本”的初心与使命。 “班级不是简单的教室,是孩子们白天的‘家’,更是梦想发芽的地方。”2014年担任班主任以来,马杨始终将“蹲下来倾听孩子、站起来守护成长”刻在心上。她坚持每天提前40分钟到园,从美工区安全剪刀的倾斜角度,到阅读区地垫的柔软厚度,都以幼儿的“小手”“小脚”为标尺细细打磨——让班级成为孩子愿意奔跑、敢于表达的“成长乐园”。 在生活教育中,她用“穿脱衣物分步图解”“物品柜整理竞赛”“餐后清洁打卡”等趣味活动,让独立能力在游戏中自然生长。家长们常感慨:“孩子回家会主动叠衣服、摆碗筷,幼儿园真的把‘小不点’教成了‘小大人’!”这份用心让她的班级自2017年起每学期获评“优秀班级”,成为全园公认的“成长标杆”。 马杨深耕课程创新,让学习扎根生活。春分时节带孩子们采摘艾草、揉制青团,在艾草清香中触摸传统文化;霜降时分教幼儿清洗银耳、熬煮甜羹,在咕嘟咕嘟的锅声里懂得“食育即生活”。家长们笑着说:“孩子现在会主动说‘蔬菜有营养’,还回家当‘小老师’教我们做节气点心!” 她更搭建实践舞台,发起“毛根小铺营业啦”活动:孩子们用毛根制作手作、讨论定价、设计海报,在幼儿园大厅“摆摊”时,稚嫩的吆喝声里藏着语言表达的勇气,数着“收入”的小手里握着数学思维的萌芽。如今,“毛根小铺”已成为园内“爆款实践课”,孩子们的“生意经”成了家长口中的“成长惊喜”。 她坚持每周与特殊幼儿家长“一对一”沟通,分享孩子的点滴进步。家长们感动地说:“马老师比我们还懂孩子,把孩子交给她,我们一百个放心!”这份不放弃每个孩子的坚守,让教育的温暖照亮了每个童心角落。面对语言发育迟缓的浩浩,马杨每天用绘本共读打开沟通之门,从模仿动物叫声到引导说出“老师好”,一个月的耐心等待换来了孩子怯生生却清晰的问候;对肢体协调性较弱的幼儿,她设计“慢节奏游戏”,手把手教搭积木、抛接球,用“你比上次进步啦”的鼓励筑牢自信。 十四年幼教路,马杨用爱与专业书写着平凡岗位上的不凡,让“以幼为本”的初心开出了最美的教育之花。未来,她将继续以爱为帆、以专为桨,陪更多孩子驶向成长的星辰大海。
转载来源:洪泽教体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