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可以不出名,但不可以不干事;人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人可以经受曲折,但不可以改变信仰。”这是洪泽区中医院门诊部主任顾爱萍秉持的人生信条。自2003 年踏入洪泽区中医院的大门以来,她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2018年、2020年,她先后被洪泽区中医院评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2021 年,她被洪泽区中医院评为 “爱岗敬业模范”;2022 年,她被洪泽区人民政府授予 “五一劳动奖章”。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起,她连续5年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等次。每一份荣誉背后,都是她对不平庸的最好诠释。
2020年3月,一纸调令让顾爱萍从熟悉的临床岗位,转到了门诊部负责人的行政岗位。这不仅仅是岗位的调整,更是对她能力的考验。
“说实话,当时内心很忐忑。”顾爱萍回忆道,“转岗前医技检查工作我轻车熟路,但门诊管理涉及方方面面,既要懂业务,又要会管理。”然而,面对组织的信任,她毅然接下了这个重担。
她给自己定了个规矩:“先当学生,后当门诊部负责人。” 那段时间,她的笔记本成了随身宝,无论是领导、同事的日常工作琐碎细节,还是处理复杂问题的经验技巧,她都认真聆听并详细记录。有时为了弄清一个流程,她会反复询问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为了体验患者感受,她以普通患者的身份全程体验就医流程。
短短3个月,顾爱萍用笨办法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不仅摸清了门诊部的全部工作流程,还能精准说出哪个时段挂号最拥挤、哪个检查项目等待时间最长。这些一手数据,成了后续优化门诊资源的 “金钥匙”。
为了跟上门诊的节奏,她的生活方式也悄悄发生变化。她改变了过去喜欢穿高跟鞋的习惯,换上平底鞋,以便应急之需。作息时间也作了调整,上班时,她会提前半小时到,检查门诊工作的准备情况等。下班了她还会留下一段时间,处理门诊部未尽事宜。
在熟悉工作后,根据医院发展的要求,以及患者反映的多数问题,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医院各职能科室的配合下,她积极进行改革创新。
2023年3月,洪泽区中医院开展了“暖心免费陪诊”服务。针对行动不便的患者或独自来院就诊的高龄患者,提供全程免费陪诊服务,协助他们完成挂号、就诊、检查、取药等一系列流程,确保患者在就医过程中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与照顾。
“我儿女都在外地,以前来看病总是战战兢兢,现在有了陪诊服务,心里踏实多了。”75岁的李大爷道出了许多老人的心声。服务推出两年多来,已帮助数百名患者,获得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解决了“有人陪”的问题,顾爱萍又把目光投向了“等得久”的痛点。2023年7月,洪泽区中医院率先对医院检验、彩超、放射等医技检查实行服务公开承诺,接受广大患者的监督。如血常规检验取单时间不超过30分钟,门诊普通CT、DR检查1小时出报告。门诊特殊部位核磁、体检及住院核磁:上午做检查,下午出报告;下午做检查,次日上午9点前出报告等。
通过努力,门诊部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门诊投诉量逐年下降,工作流程得到了优化,患者就医等待时间缩短,就医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2023年下半年,因工作需要,顾爱萍又承担起洪泽区中医院的中医药文化推广工作,院领导希望她能挑起这个重担。通过宣传推广,让更多的老百姓认识中医、相信中医、选择中医。
新的工作对她来说,虽然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但顾爱萍的思路很清晰:通过一场场接地气的活动,让中医药文化走进基层,走进老百姓的生活。
从2023年下半年起,她在院领导和医护人员的大力支持下,持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中医药文化进基层活动,足迹遍布社区、学校、机关、景区、公园以及超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把脉问诊、中医特色疗法体验、中药材展示与辨别、中药茶饮、文创产品展示等。据统计,2023下半年至今,洪泽区中医院累计开展活动203场,受益群众3万余人次。
功夫不负有心人,越来越多的患者体验过活动后,主动前来中医院寻求中医药治疗,很多单位也主动与中医院取得联系,热切希望能将中医药文化推广活动引入本单位,让更多的人了解、受益于中医药文化。
今年5月12日,洪泽区中医院在洪泽湖文化广场举办了义诊活动。杜女士腰椎疼痛难忍,甚至腰椎发生侧弯。她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了就诊现场,副主任中医师陆丁荣对她当场进行了针灸、拔罐治疗,杜女士当场感觉舒服多了,第二天又来到了中医院进行跟踪治疗,一周后不仅疼痛消失,腰椎侧弯也得到了矫正,她又能像以前一样做饭、散步了。“以前总觉得中医见效慢,现在才知道,中医真的很神奇!” 康复后的杜女士,不仅成了中医院的 “忠实粉丝”,还介绍了十几个朋友来这里就诊。
这样的事例在工作中不胜枚举。但顾爱萍常说:“这不是我个人的功劳,是中医药的疗效说服了群众,是整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日常工作中,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她还主动承担院里安排的诸多交办任务。她说:“不管是份内份外的事情都是中医院的事情,都需要有人去做,而且一定要尽能力做好。”
由于医院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洪泽区中医院经常邀请北京的专家前来医院坐诊。根据列车到站时间,她一般晚上去淮安高铁站接专家。安顿好专家后,自己回家已是子夜时分。第二天早晨七点左右,她又开车接专家到医院,丝毫没有耽误专家坐诊。
在采访中,我们偶然发现了顾爱萍自 2020年起记录的17本工作笔记本。随意翻开一本,工整的排版、流畅的笔迹便扑面而来,重要工作事项还用红字标注出来。其中,2022年4月26日的记录中,她梳理了27项工作事项,字里行间不仅能看到她对工作的清晰条理与周密计划,更能感受到那份踏实认真的态度。
22年从医路,顾爱萍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不做成事不罢休的韧劲、不平庸不将就的追求、不改信仰不褪色的坚守,在门诊、中医药文化推广这些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了不平凡的芳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