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泽实验幼儿园的校园里,总有一个身影穿梭在孩子中间。蹲下身倾听童言,俯下首整理玩具,转过身与老师研讨……她就是许梦云。八年幼教路,她如同一颗温暖的星,照亮孩子们的成长路,也引领着团队的专业成长。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担任大班班主任的两年里,许梦云把这句话刻在心上。她始终以“追随孩子兴趣、回应成长需求”为教育核心,跳出传统课程的固定框架,像细心的园丁观察每一株幼苗般,从幼儿的眼神、动作、话语中捕捉教育的火花。 当发现孩子们对自然角的水杉树充满好奇,她便带领大家开展“你好,水杉树”探究活动——从触摸粗糙的树皮纹理,到用彩笔记录树叶从嫩绿到金黄的变化,再到收集落叶制作“树叶贴画”,孩子们在触摸、测量、创作中,悄悄埋下了观察与实践的种子。她还善用生活中的“小话题”撬动“大教育”,结合“垃圾分类”时事,带着孩子们给垃圾桶设计“身份证”;从“值日生擦桌子”的小事出发,生成课程《小小管理员》,让孩子们在分工、合作中理解责任的意义。这些扎根生活的课程案例,后来被她梳理成经验,在全区教研活动中分享,《小小管理员》《你好,水杉树》更成了同行口中“把教育做进孩子心里”的范本。 担任教研组长的四年,许梦云带领大班组教师聚焦“环境育人”,将“打造适宜幼儿的优质环境”定为团队攻坚目标。起初,班级墙面多是老师精心布置的“装饰画”,孩子们很少能参与其中。许梦云带着团队从“主题墙、生活墙、区域墙”三个突破口入手,一次次围坐研讨:“主题墙能否让孩子成为‘创作者’?”“生活墙怎样体现‘我的一天’?”“区域墙如何激发探索欲?”在反复打磨中,“儿童本位”的环境成了全园标杆,墙面渐渐从“老师的作品”变成了“孩子的成长日记”。她还主动探索“一对一倾听”模式:用手机录音记录孩子的“天马行空”,用绘画还原他们描述的“海底城堡”,用文字标注“积木搭高是因为想送给妈妈当礼物”……这些带着温度的倾听记录,成了教研活动中最鲜活的素材。 “保教质量是幼儿园的生命线,而科学的观察评估是守护生命线的基石。”任保教主任近两年,许梦云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一方面以“抓牢年级纽带、夯实保教质量”为核心统筹工作,另一方面牵头成立“观察评估项目组”,带着团队搭建起“评估—反馈—指导”的闭环体系。她从未停止自我成长的脚步,曾获区级基本功特等奖,参与区级赛课获一、二等奖,论文、案例获市区级一等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2个省级、1个市级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于实际工作,既提升了自身专业能力,也为团队教研筑牢了理论与实践根基。 八年时光流转,许梦云就像一颗饱满的种子,在幼教的沃土上深深扎根。向下,是对孩子需求的精准回应;向上,是对专业成长的不懈追求;向外,是对团队同伴的温暖托举。未来,这颗“教育的种子”将继续生长,用更细腻的观察、更温暖的陪伴,守护更多孩子在爱的阳光下,绽放独一无二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