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简称“抗大第四分校”)是新四军第四师在豫皖苏边区创办的一所培养抗战建国人才的军政学校,于1940年3月18日在河南永城县正式成立,前身是彭雪枫1938年率部创建的随营学校。1941年,随着新四军第四师转移津浦路东后,抗大第四分校设在淮北苏皖边区的洪泽湖西祖姚庄。1942年冬,转移到洪泽湖东的淮宝县曹王庄(今朱坝街道曹庄村)一带,直到1944年8月新四军第四师主力奉命西进、收复津浦路西失地为止。
彭雪枫、邓子恢、张爱萍、张震、吴芝圃等人都担任过分校领导工作。抗大四分校的课程设置丰富全面,从理论到军事战术,应有尽有。学校既肩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又承担军事防务工作。学校还成立了生活剧团、篮球队、排球队和歌咏队,并且经常举办学习讨论会、时事报告会等。 由于日军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的封锁,加之严重的自然灾害,抗大第四分校进驻曹王庄之初,物质生活相当艰苦。为此,全校师生积极响应“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在河南夏邑八里庄战斗中不幸牺牲。1944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政治部决定:将永城县更名为“雪枫县”,命名抗日军政大学四分校为“雪枫军政大学”。后经过改编和组建,现为南京陆军指挥学院。
- END- 转载来源:洪泽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