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载守初心 化学点亮少年梦 ——记洪泽湖初级中学教师陈玉梅 “让每个孩子在试管与试剂的碰撞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自2000年踏上讲台,当年的年轻教师已成为学生口中“会变魔术的陈老师”,陈玉梅在三尺讲台与化学实验室间,用“生活化互动”让知识落地生根,用真诚关爱唤醒学生潜能。 “化学不是写在纸上的方程式,是藏在生活里的趣味实验!”对初中生来说,抽象的分子原子、复杂的反应规律就像“天书”,于是陈玉梅琢磨出“生活化互动”教学法,把实验室“搬进”日常场景,让知识从课本里“跳”出来,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验。 讲“酸碱反应”时,她在教室做“厨房实验”:往玻璃杯倒食醋加小苏打,液体冒气泡如迷你喷泉,学生惊呼“像火山爆发”,她解释这是酸碱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像给汽水“充气”,将抽象概念变成“厨房魔术”。这背后是她对专业的执着,她用休息时间打磨教案,在家用饮料瓶、吸管反复改进实验装置,讲“分子运动”时带学生喷香水观察气味扩散。这份用心让她屡获区教学成果一等奖、教学质量一等奖,论文与教学设计在省市级评比中受肯定。 春风化雨 做走进学生内心的“知心人” “每个学生都是待反应的‘试剂’,老师要做的,是找到让他们‘发光’的‘反应条件’。”陈玉梅坚信教育的本质是唤醒而非灌输。班里成绩中等、总低着头坐在角落的小宇,上课从不主动发言,一次偶然,陈老师发现他画的实验仪器图特别精准,便在全班面前真诚夸奖他,并邀请他担任化学课代表。在一次次的肯定和鼓励中,小宇的自信心被点燃,开始主动提问,成绩也稳步提升。这样的温暖片段,在她的教学生涯中随处可见。这份润物无声的关爱,让她收获了“区好老师”“区优秀教师”“区师德标兵”“市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而她最珍视的,是毕业多年的学生回校时说的那句:“陈老师,您当年说我‘有潜力’,我一直记着呢。” 躬耕不辍 在无私奉献中收获桃李芬芳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作为学校化学教研组长和“区教学能手”,陈玉梅从不吝啬分享经验。她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主动承担公开课,毫无保留地将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带动了整个教研组的专业成长。每周三下午的教研组活动,她的笔记本总是记得最满。年轻教师要参加区优质课评比,试讲三次都不理想,急得掉眼泪。陈玉梅把自己的公开课视频找出来,逐段分析:“你看这里,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用个‘厨房小实验’破冰效果更好”“讲‘溶液酸碱性’时,不如带些果汁、肥皂水让学生亲手测pH值”。她带的班级化学成绩始终稳居年级前列,年度考核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成为同事眼中“靠谱的陈姐”,学生心中“神奇的陈老师”。 二十六载春秋,陈玉梅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在试管与讲台间书写着教育的真谛:把专业做扎实,把学生放心里,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助力成长的“最佳反应条件”。 转载来源:洪泽教体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