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准浇灌成长 用温暖点亮心灯 他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成长节奏;办公桌前总堆着批注满页的作业本;手机里存着无数条与家长深夜沟通的记录。学生喊他“怀哥”,家长称他“有志之师”——江苏省洪泽中学教师孙志怀,用精准教学托举梦想,以温暖教育浸润心灵。扎根一线多年,他始终坚信:“教育是双向奔赴的旅程,既要用专业搭建知识阶梯,更要用真心照亮前行的路。”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种子,需不同的阳光雨露。”孙志怀拒绝“一刀切”的灌输,坚持“量身定制”的引导。面对基础薄弱学生,他课堂提问“精准点将”,让他们在回答中收获自信;每周一、三、五下午最后一节课,他总放弃休息,在教室后排逐个面批作业:个性问题俯身画辅助线、列关系式,共性问题则画思维导图带全班“拆解”难点。 最让学生难忘的是“错题星标法”:来不及当面辅导的错题,他用红笔标星并批注“先思考3分钟,思路卡壳来找我”。这种“留白式”辅导,既培养独立解题能力,更传递信任力量。2024年高考,他带的高三(18)班交出亮眼答卷:全班均达特殊线,均分超线80多分,22人突破600分,7人跻身年级前十。曾因数学波动焦虑的徐金欣,在他引导下用理科思维重构错题本,最终以133分数学成绩圆梦理想大学。“孙老师从不直接给答案,而是带我从不同角度‘撞南墙’,直到找到最优解。”徐金欣的话,道出精准教学的真谛——教会学生“思考”而非“做题”。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思维真正发生。”孙志怀摒弃“教师讲、学生听”模式,打造“问题导向、学生主导”的主动式课堂。一次讲解复杂函数综合题,他未直接板书步骤,而是笑着问:“这道题‘坑不少’,谁来当‘探路者’?”学生上台演算时,他在后排轻声提醒:“定义域漏了吗?换个变量代换试试?”当两种解法出现,他引导全班讨论:“哪种思路更简洁?条件变了,哪种方法依然适用?”课堂上没有标准答案的“权威”,只有思维碰撞的火花。 为让每节课“精准命中”需求,他课前准备格外“较真”:做遍学生当天作业和次日例题,用不同颜色标注易错点、重难点,再按“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拓展延伸”逻辑编排教学顺序。“学生时间宝贵,我多花1小时筛选题目,他们就能少走1小时弯路。”这份敬畏心让课堂既有“干货”密度,又有轻松互动。学生说:“上孙老师的课,时间过得特别快,难知识点笑着笑着就懂了。” “教育不是孤军奋战,家庭和学校是成长双翼。”作为班主任,孙志怀的班级日志详细记录每个学生家庭情况:谁与祖辈生活,谁父母在外打工,谁情绪有波动。曾有位与爷爷相依为命的学生,因家贫校服洗得发白起球,他悄悄放新校服在桌洞,留纸条:“不合身随时换,学习加油!”高考后,他陪学生研究志愿填报指南,从专业前景到院校分数线记满3页纸。最终,这个曾自卑的男孩被心仪大学录取,发来信息:“怀哥,谢谢你让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努力。” 在学生眼中,他更像“大朋友”:课间和男生聊篮球、女生谈追星,晚自习后陪情绪低落的学生散步。冬天给饮水机换温水,考试前写鼓励卡片,把饭卡塞给没带钱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他说,“知识是船,情感是河流,师生心贴近了,船才能稳稳驶向远方。”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让班级像温暖的家,学生不仅爱上他的课,更爱上学习本身。 “教育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只需要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孙志怀的赤诚与坚守,是洪泽教育动人的底色,也是无数教师用青春书写的育人答卷。
转载来源:洪泽教体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