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病房,走廊墙壁上挂满了各类锦旗,鲜红的绒布、金黄的流苏、烫金的大字,构成了一道独特的“荣誉墙”。“这是患者及家属对我们的肯定。”慢病管理中心主任、呼吸内科副主任荣陶告诉记者。一面面锦旗背后,隐藏着太多暖心故事。
2008年,荣陶从南京医科大学毕业,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在洪泽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开启了自己的事业之路。多年来,他先后赴淮安一院、省人民医院、上海中山医院等进修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医学视野、精进自己的医疗技术。 呼吸战场的“守护者” “呼吸内科医生的战场就在病床前。”这是荣陶常挂在嘴边的话。近期,一名年逾八旬、身负多种基础疾病的老人,因严重的咳嗽、气喘并突发意识障碍,被紧急送入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病房。面对老人急剧恶化的呼吸衰竭,荣陶当机立断,迅速实施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为老人建立起脆弱的“生命通道”。 经气管镜肺泡灌洗,确诊为耐药菌感染。老人咳痰障碍,荣陶为其进行多次精准的肺泡灌洗,小心翼翼地清理被痰液阻塞的气道。既要对抗顽固的感染,又要保护老人本就孱弱的脏器功能。多少个日夜,监护仪的警报声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荣陶和同事们守在病床旁,密切观察细微的生命体征变化,不断调整治疗方案,最终将老人从死亡线拉回来,并康复出院。 从医以来,荣陶累计参与抢救呼吸危重症患者近千例,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捍卫了生命的尊严。 精准医疗的“践行者” “为满足患者舒适、安全、无痛的医疗需求,科室不断开拓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先进的诊疗技术。以内科胸腔镜为例,在局麻清醒状态下进行,病人麻醉风险低、创伤小、恢复快,给广大胸膜疾病患者的诊疗带来了很大便利。”荣陶介绍。 去年6月份,一位73岁的老人因气喘、胸闷、咳嗽入院。经胸水检测,其肿瘤与结核指标均异常增高,病因尚未明确。随后,他带领团队深入分析病史及检查结果,果断为患者实施内科胸腔镜检查。镜下发现胸膜腔粘连及特征性的“白色疙瘩及碳沫样改变”,最终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为后续精准治疗锁定病因。“精准治疗始于精准诊断。”荣陶说。 对科室未来的发展,荣陶描绘了清晰的蓝图:“我们将聚焦精准医疗,深度融合基因检测技术,对于肺部病变,及时通过气管镜灌洗或活检、内科胸腔镜、经皮肺穿刺等技术明确病变性质,必要时辅以高通量测序技术,构建精准治疗到个体化治疗的完整闭环,让技术进步真正惠及每一位患者。” 慢病防控的“播种者” 区人民医院慢病管理中心自去年11月份成立以来,荣陶作为中心主任,积极推动构建并完善覆盖全区的“村医——乡镇卫生院——区人民医院”三级慢病协同管理网络。“基层是慢病防控的主战场,我们主要协助各科室系统化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病的规范化管理和随访,深入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慢病防治知识宣教活动,打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最后一公里’,提升基层慢病综合管理水平。”荣陶介绍道。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能够在卫生院或家门口村卫生室享受到规范、便捷、可及的慢病健康管理服务,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村,慢病管理在基层”的健康惠民目标。 从抢救生命的“闪电战”,到慢病防控的“持久战”,荣陶用双肩挑起基层呼吸健康的千钧重担。当问及支撑他的力量是什么时,他目光沉静地望向诊室外的候诊患者,说道:“哪里有什么超人,不过是穿着白大褂的普通人,扛着一份不能放下的责任。每一次呼吸都关乎生命,我不能后退,也不敢后退。” - END - 转载来源:洪泽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