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唐太兵身着防晒衣穿梭在田间地头,指尖轻轻掰开水稻叶脉,眉头微蹙:“这几株有纹枯病迹象,得抓紧追加药量,不然会影响整片长势。”汗水顺着他的脖颈滴落,后背的衣衫早已湿透,脸颊被暑气蒸得通红,他却憨憨一笑:“种地哪有不辛苦的,没有辛苦就没有收获嘛。” 这抹黝黑脸庞上的朴实笑容,藏着一位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的赤子情怀。1990年,19岁的唐太兵怀揣着保家卫国的热血,踏上西行列车,成为新疆军区司令部管理处的一名战士。16年军旅生涯中,他以事事争先的劲头屡获表彰,不仅获评“保障服务先进个人”,更荣立三等功,把青春镌刻在祖国的边疆大地上。 2006年退役后,唐太兵转业至新疆中石油公司,凭着在部队锤炼的韧劲一步步走上中层管理岗位,在当地成家立业。然而,一通母亲病重的电话,让他的人生轨迹骤然转向。2019年,唐太兵毅然放弃优渥的生活,打包行囊回到洪泽,从零开始闯荡农业“赛道”。“前半生守边疆,后半生尽孝道,都是本分。”唐太兵坦言。
回乡后,唐太兵利用积累的资金,在家乡开办了家庭农场,承包了700多亩土地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唐太兵虽生在农村,但多年脱离农事,刚开始连最基本的选种、施肥都要从头学起。但军营里练就的不服输劲头,让唐太兵把田间地头当成了新的“战场”。他起早贪黑、虚心求教、边学边干,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硬是摸爬滚打出一套经验。几年间,他不断优化品种、扩大规模,农场如今已拓展至1300亩,产出的优质稻米、小麦深得本地经销商青睐。销路稳了,唐太兵又盯上电商直播,想把“洪泽大米”卖得更远。得知这一需求,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精准对接区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内的优质电商企业,为唐太兵提供了专业的直播技能培训、平台资源对接以及运营策略支持,助力掌握“新农具”、开拓“新销路”。“咱当兵的,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到最好。”烈日下,唐太兵抹了把汗,眼神里依旧像当年在训练场上一样坚定。 脱下军装,情谊不改。唐太兵的农场里,优先聘用退役军人及家属成了不成文的规定,他不仅吸纳了5名退役军人及其家庭成员在他的农场就业,还牵线搭桥介绍近20名退役军人及家属到合作单位工作,解决了部分战友的就业问题。一位乌鲁木齐退伍老兵举家随他迁至洪泽创业,唐太兵包办了其全家生活、住房、爱人工作及孩子上学问题,彻底卸下战友的后顾之忧。他总说:“战友重新进入社会的迷茫,我懂。”他还凭借对新疆与家乡洪泽的深厚了解,架起两地物产流通的桥梁,实现新疆的美酒、瓜果与洪泽特产双向奔赴,丰富了千里之外的餐桌。 创业有成,红色初心愈发闪亮。2020年初,唐太兵主动申请加入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把奉献二字刻进日常:牵头拍摄抗美援朝老兵影像,连续3年向困难群体捐赠3万元救灾物资,重阳节为敬老院老人送去慰问品……唐太兵用点滴行动不断温暖着家乡。
“退伍不褪色,党员身份永不‘退役’。”唐太兵常说,一声“到”,是军人对命令的应答,更是对责任的承诺。从边疆卫士到田间创客,从职场骨干到公益先锋,他用二十余载的坚守证明:军装可以脱下,但军人的担当永远“在岗”。正如他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只要国家和家乡需要,我永远‘到’!” - END - 转载来源:洪泽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