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口的刀片
陈少艾
妻子患上了鼻窦炎,在医院做了多项检查之后,医生告知必须住院,准备接受手术治疗。
第二天,医生把我和妻子叫进了办公室。医生一脸严肃地坐在桌前。他缓缓抽出一沓资料递给我,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口吻:“明天给你家属做手术,请你在这些资料上签上字。”
我机械地接过资料,眼神却有些游离,心不在焉地浏览着内容,手也跟着下意识地签着字。当翻到“医疗耗材”这一页时,上面“美国进口刀片,价格1863元”几个字,像尖锐的针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
我连忙抬起头,带着一丝恭敬,直视着医生的眼睛,小心翼翼地问道:“国产刀片价格是多少呢?”医生的脸瞬间冷漠下来,仿佛被一层冰包裹着,冷冷地吐出几个字:“80多元。”妻子在一旁轻轻扯了扯我的衣角,低声说:“咱们省点钱,就用国产刀片吧。”
医生立刻板起脸,眉头紧紧皱成了一个“川”字,眼神里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国产刀片虽然价格便宜,但质量不过关,手术效果根本无法保证。上次有个和你家属做同样手术的患者,非要用国产刀片,结果手术失败,后来又重新做了一次。”
我听着医生的话,心里像一团乱麻,纠结万分。思索片刻后,咬了咬牙,对妻子说:“还是用进口刀片吧,做手术可不是小事,我们得确保手术万无一失。”
医生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那笑容在我看来竟有些诡异,他清了清嗓子,说道:“那好吧,就用进口刀片,请签字。”我握着笔,笔尖在纸上犹豫了一下,仿佛在和内心的纠结做最后的较量,最终还是缓缓地签下了名字。
我试探着说:“这进口刀片这么贵,手术结束后,能不能让我们带回去留个纪念?”医生微微一怔,那一瞬间的慌乱一闪而过,很快他就恢复了镇定,回答道:“可以考虑。”
第二天上午,医院里喧闹嘈杂,脚步声、交谈声、仪器的嘀嗒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让人烦躁不已的交响乐。大约10点左右,妻子被推进了手术室,那扇沉重的门“哐当”一声关上,仿佛隔绝了整个世界。
我坐在手术室门外的长椅上,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时不时有护士路过,和我们聊上几句,试图缓解这紧张的气氛。周围其他病人家属,有的焦急地来回踱步,脚步杂乱无章;有的紧闭双眼默默祈祷,嘴唇微微颤抖。墙壁上的时钟“滴答滴答”地走着,每一声都像重锤一样敲在我的心上。
大约两个半小时以后,手术室的门缓缓打开了,医生迈着沉重的步伐走了出来,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却又自信的神情。他看着我,语气带着一丝自豪:“你家属的手术是我们医院的主任医师亲自主刀的,手术非常成功,他的医术不比大医院的专家差。”我连忙起身,感激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谢谢!太感谢你们了,你们辛苦了!”
突然,我想起了进口刀片的事,接着说道:“医生,之前跟您说过,麻烦您把那个美国进口的刀片给我们带回去收藏起来,留个纪念吧!”
医生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眼神慌乱地躲闪着,声音也变得有些不耐烦:“噢,不好意思,忘记跟你说了,我向领导请示过了,那手术刀不能给你。一是出于安全考虑;二是我们医院对手术后的器械有规定,不允许患者家属带走医疗器械,还请你理解。”
我呆呆地站在那里,手术室门外的灯光像利刃一样刺痛着我的眼睛。周围的人依旧忙碌着,而我却仿佛被时间定格在了原地,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不知不觉中,我回到了病房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破碎的光斑,就像我此刻破碎的心。和患者家属聊起这件事时,一位患者家属悄悄凑过来,压低声音说:“据我所知,医院做手术时根本没用进口刀片。”我的心猛地一沉,窗外原本明亮的阳光瞬间变得黯淡无光,仿佛整个医院都失去了光彩。
又过了几天,妻子康复出院了。我们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医院。在办理出院手续时,我偶然碰到了之前在手术室门外交谈过的一位护士。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她把我拉到一旁,小声说:“其实,我知道你一直惦记着那个进口刀片的事儿。跟你说实话,我之前在库房帮忙整理器械时,看到了那所谓进口刀片的包装盒,上面全是中文,根本不是美国进口的,就是国产刀片换了个包装,故意抬高价格。我因为经常揭露他们的黑幕,院方几次找我谈话,要我注意点。这里的工作环境很令我失望,我已经做好辞职的准备了。”
当时,我呆立了许久,大脑一片空白,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停止了转动,只剩下我在这无尽的迷茫中不知所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