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风可以吹起一大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屈。”洪泽区岔河镇幸福村四组郭志俊的人生恰似这只逆风振翅的蝴蝶。他14岁患病,18岁瘫痪,23岁开始写书,历时32年,写下了《五福》《你来了,我走了》《孤灵梦》《夜话情缘》等7部10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 他活出了奇迹,写出了精彩,被人们称为现代的“保尔·柯察金”。
14岁,本应是青春飞扬、充满无限可能的年纪,可郭志俊却在此时被病痛悄然盯上。有一天他突然感觉骶髂关节隐隐作痛,父母认为少年孩子能有什么大病,便找医生开点药服用。但病始终不见好转,越来越重。父母慌了,带他到南京多家大医院就诊,专家给出的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无药可治,最后只能瘫痪在床。18岁那年,郭志俊完全瘫痪在床。
好好的一个人突然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那种心灵的创伤,肉体的折磨,极度恐惧的孤独,如同黑暗中无尽的深渊,令他时常会生起“抹去”生命的念头,这种低落绝望的情绪反反复复地持续了好几年。
生命是脆弱的,更是坚强的。郭志俊羸弱的身躯里充满着向上的渴望。他开始冷静下来思考。自己才20多岁,虽然不能走路,但脑子、眼睛、手还能用,他要像张海迪一样,不向命运屈服。思虑再三,他选择了写作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
然而,创作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一个连初中都没毕业的人要圆作家梦谈何容易,读书便成了他必备的功课。
邻居赵老师家中有许多藏书, 每借到一本书,他都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仿佛捧着整个世界的希望。他沉浸在书的海洋里,从清晨读到日暮,常常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身体的疼痛。
在众多书籍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他影响最为深远。他说:“主人公保尔的话击醒了我沉睡多年的心智,让我明白,即便身处绝境,也能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创造出有价值的人生。”
对别人来说动手写字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对他来说却是十分困难的。强直性脊柱炎发作经常导致骶髂关节、腰部疼痛难以忍受,2015年后,郭志俊又患上了心脑血管疾病。经常出现手发抖、心发慌、头发昏等症状,有时会连续多日失眠,他只好服用六七种药维护身体的运转。
痛苦是漫长的,唯有创作才能忘记病痛。2015年之前,他每天至少创作8小时,每周工作5天。即使在休息时间,只要有了创作灵感,他就会连忙起身创作,创作成了精神支柱和生活的全部。多年来他写出的稿纸堆积起来足有一米多高,白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黑豆小字,几乎张张纸上都有修改的痕迹,那是他精益求精、不断 追求完美的见证。当他翻开早年的那些手稿,那泛黄的纸张和刺鼻的霉味,记录着他在文学道路上的执着与坚持。
在他创作的七部小说中,《新农村》是他最满意的一部。这部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村几代人的成长历程,展现了时代的巨大变迁,字里行间流淌着他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
郭志俊的人生苦难如影随形,疾病就像一道道魔咒,让不幸一个又一个出现。2011年8月,郭志俊父亲患胃癌做了手术,几年后又患上了神经性癫痫,靠吃镇静药才能维持睡眠,在与病魔顽强抗争多年后,2022年10月,父亲终究还是被疾病无情地夺走了生命。母亲早年就得了神经性脊柱炎,长期病魔的折磨已使她弯腰驼背。健康成为他们全家最大的奢望,疾病却无情地吞噬着他们。
然而,命运的考验不仅限于病痛。对于视文学如生命的郭志俊来说,作品石沉大海的失落,远比疾病带来的疼痛更令人煎熬。2008 年前郭志俊完成了《五福》《你来了,我走了》等四部长篇小说的创作,当时手稿全部寄往出版社,但石沉大海,没有一篇被采用。郭志俊并没有在别人身上找原因,而是认为自己文章不够成熟,水准不高,还要继续修炼。他坚信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创作的热情一点不减,以更饱满的热情继续创作。2022年《孤灵梦》《夜话情缘》《新农村》三篇长篇小说电子版已经形成。这些作品是他成长的见证,是他与命运抗争的成果,更是他对文学梦想执着追求的结晶。
但生活也会在不经意间洒下温暖的阳光。2020年,他参加了由中国残联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残疾人诗歌大赛”。尽管诗歌不是他的擅长,但他依然积极投稿。令人惊喜的是,他的作品《深情的拐杖》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优秀奖。在这首饱含深情的诗中,他这样写道:“你是我的双腿,没有你,我寸步难行。虽然你是木头的,在我的心中却有高尚的品行,你不仅支撑起我的一片自由的天空,也给了我更多的想象......”
这个奖项,对于郭志俊来说,是人生奋斗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肯定,更是他在漫长的文学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这使他更加坚信:只要心中有梦,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在困境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2014年春天,郭志俊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贵人郭志标。郭志标来到他家看到一摞一摞的手稿时,心里十分敬佩又十分心疼。他对郭志俊说:“你写这么多书,怎么改啊,怎么发啊。如果有台电脑稿子就易于保存又好发走”。郭志俊心里早就想要一台电脑,但困难的家庭实在承担不起这笔开支,他只能把想法埋在心里。郭志标十分了解郭志俊处境,他对郭志俊说:我帮你试试看。第三天,郭志标买了台新电脑送到了他家里,郭志俊喜出望外。郭志标手把手教了七八个小时,郭志俊终于学会了简单操作。网线也联起来了,视野广阔了,天地变大了,郭志俊终于跨进了信息时代,从此创作的激情和效率越来越高。
郭志俊的成长沐浴着党和政府的关爱。目前每月能够领取914元特困人员生活补贴费,而看病医疗费用实报实销的政策,犹如一把坚固的保护伞为他解决了后顾之忧。2023年4月18日,由区、镇人民政府安排,他在洪泽区人民医院进行了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十分成功。他现在可以拄着拐杖行走了,迈出那个仿佛是与世隔绝的院落,重新回归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之中。他说:“没有党和政府,就没有我郭志俊的今天。”
生活给了郭志俊苦难,他却以创作文学作品回馈。那些在病痛中写下的文字,是他与命运抗争的见证。他像沙漠中的胡杨,在贫瘠的土地上深深扎根,用顽强的生命力,诠释了生命的伟大与坚韧。
(韩夕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