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8-8 08: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暑意尚存,立秋已至”,炎热的三伏天还未过去,我们迎来了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立秋作为进入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气候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空气逐渐干燥。《黄帝内经》提出的养生原则:立秋起,养生宜养“收”。本文将从“四养三防”来告诉大家如何做好秋季养生。
饮食调养
立秋后,虽然暑气未消,但燥气已悄然升起,饮食要讲究“少辛增酸”,尽量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刺激食物,以防肺气过盛伤肝。适当吃一些酸味食物,如葡萄、石榴、柚子、山楂等,有助于收敛肺气,滋阴润燥。
起居调养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立秋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人体也应顺应这一变化,调整作息。早睡有助于我们阳气的收敛,早起有助于我们肺气的宣发。
运动调养
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阳气耗损。可以选择逛马路、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轻松平缓的运动项目,既能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又能增强机体免疫力。需要注意的是,秋季早晚温差大,运动后出汗较多,应及时增减衣物,以防感冒。
精神调养
立秋是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进入秋季后,要做到收敛神气,宁心安神,宜戒焦、戒躁、戒熬夜,保持心情舒畅,才不会被秋天的悲忧心态和烦躁情绪所伤。
立秋做到三防
防暑:立秋后,暑气未尽,天气不会马上转凉,但早晚温差大,“秋老虎”依然存在,因此防暑降温不能懈怠,应多补充水分,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防燥:中医认为,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秋季天气干燥,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大便干结、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要以养阴清燥、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少食辛辣。
防感冒:立秋后气温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人易感受外邪而引发感冒。因此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减衣物,夜间睡觉盖好被子,避免着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