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识字不多,却浑身洋溢着激情与活力;他没有稳定的职业,却凭借着勤劳与智慧,把平凡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虽然饱经沧桑,却有一颗宽厚善良的心。在长达20年的时光里,始终如一地坚持无偿献血,献血量高达11000毫升。这殷红的热血,宛如生命的烛光,照亮了55个人的生命之路,他就是洪泽区高良涧街道洪渠社区居民董金旗。
将时光回溯到 20 年前,那时体重 220 多斤的董金旗正被肥胖带来的诸多不便困扰着。一次,一位好朋友对他说: “你这么胖,血脂肯定高,献血可以降低血脂,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你为什么不去试试?”
朋友的一句话瞬间提醒了董金旗。2005年11月初,他来到大街上的采血车旁,开始了第一次无偿献血。而命运似乎跟他开了个玩笑,由于血液太粘稠,血怎么也抽不出来。一旁负责采血的张女士劝他说:“回去吃药调理后再来献血”。
回家后,董金旗严格按照要求调理身体,饮食变得清淡,作息也更加规律。半月后,他再次来到采血点。这一次针头顺利扎入,鲜红的血液缓缓流入血袋。那一刻,董金旗感受到的不仅是成功献血的喜悦,更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人生的大门。从此,无偿献血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年来,无偿献血早已融入董金旗的生活,与工作、家庭紧密交织,被他安排得妥妥当当。
2023年5月下旬,正是龙虾出塘销售的黄金时节。董金旗的养殖场里一片繁忙。就在这时,董金旗的手机响起,收到了血站发来的献血提醒信息。此时正是龙虾销售的关键时期,实在走不开。思考片刻后,他决定先把龙虾突击销售一部分,过几天再去献血。五天后,董金旗顾不上休息,马不停蹄地赶往采血点。献完血后,他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 在他心中,无论是养殖龙虾,还是无偿献血,都是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他人的无私奉献。
回顾董金旗的人生,可谓是充满艰辛与奋斗。小学三年级,因家境贫困,他不得不辍学从事家务。15岁便离开故乡盱眙来到洪泽投靠亲友谋生。从街头卖鱼到涉足二手房交易,从投身建筑业到专注土地流转种稻养虾,他在多个行业摸爬滚打,尝遍艰辛。在东双沟承包农田进行种稻养虾的那段日子,那是他记忆中最刻骨铭心的时光。龙虾销售的黄金时段,他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最多一天出售龙虾四千多斤,最少的一天也有五六百斤。
为了保证龙虾的销售,他曾五天五夜没合眼,累到极致时,坐下就能睡着。但即便如此,他从未有过一丝退缩。他自豪地说:“我自己干一行,成一行,从来没有亏过钱。” 这份自信与骄傲,源于他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更源于他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感恩。在他看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好政策,才让他这样的普通人有了发挥才能的广阔市场。
董金旗有着一副善良好心肠。前几年的一天,他在建设路看到一位老奶奶骑自行车时不慎跌倒,受伤后躺在路上无法动弹。董金旗见状,立刻上前将老奶奶扶起,并用自己的车把她紧急送往医院。没过多久,老奶奶的儿子匆匆赶到医院,误以为是董金旗撞了母亲,撸起袖子就要动手。关键时刻,老奶奶急忙出声澄清:“不是他撞的,是我自己不小心跌倒的。”
得知真相后,老奶奶的儿子满心愧疚。事后,他特意买了两箱螃蟹登门致谢。然而,董金旗婉言谢绝了这份心意,只是淡淡说道:“遇到这样的情况,别人也会伸出援手。”
董金旗的大爱如同一缕春风,悄然感染着身边的人。董金旗的妻妹陈林被他的精神所打动,也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到目前为止,陈林已累计无偿献血 7600 毫升。好朋友陈新同样深受影响也加入了无偿献血队伍。在董金旗的带动下,一个小小的 “献血朋友圈” 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并参与到这项伟大的公益事业中来。
20年无偿献血、助人为乐,既验证了董金旗的无悔人生,也彰显出他善良的本性。他先后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的铜牌、银牌、金牌,一张张献血证书成了董金旗爱心奉献的真实纪录。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董金旗说:“献血不仅给别人带去了生的希望,还会让自己身体更健康。”55 岁的董金旗元气充足,走路带风,身手敏捷,体魄强健。
董金旗是一位不断拼搏的奋斗者,却把无偿献血做成了毕生坚守的公益事业。20 年来,他用热血挽救生命,用善举温暖人心,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平凡的人也能创造不平凡的价值。
(韩夕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