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论坛

  • 网站客服:0517-87228198
  • 合作热线:13915154595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21567|回复: 3

[人文] 古老洪泽何处寻(九)大明龙脉水患的治理

[复制链接]

379

主题

720

帖子

8万

积分

大四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积分
81083
发表于 2023-2-18 08: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淮安市 电信
在盱眙县明祖陵乡有一处从洪泽湖中发掘出来的明代遗踪景点,那就是大明王朝的龙脉所在地--明祖陵。在明祖陵内安葬有大明皇室的列祖列宗,在明祖陵遗址深处,有一处水潭,据传直通破釜涧湖心,这水下通道深不可测,传说这就是太上老君遗落的丹山神釜孕育出来的大明龙脉。

盱眙县明清时归安徽凤阳府管辖,现洪泽区蒋坝和三河一带以及大堤以西的洪泽湖大片区域原属古盱眙。正因为当时的洪泽湖地区是大明王朝所谓的龙脉所在地,因此在大明朝期间,大明政权十分重视对洪泽湖水患的治理。

明初,在治理洪泽湖地区水患时,在本地一直流传着一个刘基稻壳划线筑大堤和108道湾的故事。

传说,朱元璋夺取天下后,他为了保护好大明龙脉所在地明祖陵,他把修筑湖堤的重任交给了开国宰相刘基(字伯温)。

刘基在接到任务后很是挠头,他日思夜想修筑大堤防洪的方法。有一天,观世音菩萨托梦给刘基,告诉他一个修筑湖堤的秘法。

刘基从梦中醒来后,他听从梦中观世音菩萨教他的法子,下令从破釜涧周边的州府调来了上千只民船,载着满船的稻壳浩浩荡荡地开拔到破釜涧东岸待命。

不到两天,破釜涧湖面上西风呼啸而来。刘伯温一声令下,让载有稻壳的民船沿湖岸把稻壳抛洒出去。稻壳随风飘移,南至蒋坝,北至淮阴码头,在湖东的岸堤边渐渐汇成了一条绵延百里的稻壳浪迹线。

大风停后,刘基带领修堤官员乘船巡视,见稻壳显示的沿湖东岸的大弯、小弯恰巧有108道,于是他立即下令随行的官员就按照稻壳显示的线路绘制出洪泽湖大堤的修建图。据传,按照这幅图修建的大堤就很少溃堤了,因为所修大堤上留下的108道弯正好阻拦了大湖洪水对大堤的剧烈冲击。

除了刘基造堤护龙脉的传说外,在大明王朝治水护龙脉的大明功臣还有陈瑄、潘季驯、杨一魁等。

陈瑄(1365年-1433年),字彦纯,今安徽省合肥市人,明代军事将领、水利专家,明清漕运制度的确立者。

陈瑄历仕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他是武将,自永乐元年(1403年)起担任大运河漕运总兵官,后期还兼管淮安府地方事务。

大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明成祖因会通河全面通航,决定停止海运,改走内河漕运。当时,江南漕运船舶沿大运河抵达淮安府后,须转陆地再翻过河坝,然后经淮河抵达清河,其过程损耗巨大。

陈瑄经过实地考察后,他采纳了地方故老的建议,自淮安城西侧的管家湖起,开凿了二十里河渠,命名为清江浦,由清江浦将管家湖水导入淮河,并修筑了四座闸门,以适时泄洪,从而减少了洪泽湖地区的水患。他还沿管家湖东岸修筑了十里长堤,以提高船只运输能力。清江浦的开挖,使得大运河漕船可以直达淮河,节省的费用不可计数。

陈瑄督理大运河漕运三十年,他针对漕运事务实行很多整改措施,精密而有远见,可谓“举无遗策”,同时在淮安府为政期间,治理黄淮运也功绩显赫。

潘季驯(1521年5月28日—1595年5月20日),字时良,号印川。今浙江省湖州市人。明朝中期大臣、水利学家。

潘季驯曾四次主持治理黄淮运,前后持续二十七年。潘季驯在一生四次治河中,不辞辛劳,多次深入工地,他对黄、淮、运三河提出了综合治理原则:“通漕于河,则治河即以治漕,会河于淮,则治淮即以治河,会河(黄河)、淮(淮河)而同入于海,则治河、淮即以治海。”

在此治理黄淮运水患的原则下,潘季驯根据黄河含沙量大的特点,他又提出了:“以河治河,以水攻沙”的治河方策。为了达到束水冲沙的目的,潘季驯十分重视堤防的作用。他总结了当时的修堤经验,创造性的把堤防工作分为遥堤、缕堤、格堤、月堤四种,因地制宜地在大河两岸周密布置,配合运用。他对筑堤特别重视质量,提出“必真土而勿杂浮沙,高厚而勿惜居费”,“逐一锥探土堤”等修堤原则,规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修堤措施和检验质量的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潘季驯主张合流,但为了防御特大洪水,在一定条件下,他并不反对有计划地进行分洪。潘季驯不仅是“束水攻沙”方策的提出者,而且是这一方策的大力实践者。

万历七年(1579年),他第三次治河时,本着“塞决口以挽正河,筑堤防以溃决,复闸坝以防外河,创滚水坝以故堤岸,止浚海工程以省靡费,寝开老黄河之议以仍利涉”的治理原则。“修筑高家堰堤六十余里,归仁集堤四十余里,柳浦湾堤东西七十余里,塞崔镇等决口百三十,筑徐、睢、邳、宿、桃、清两岸遥堤五万六千余丈,砀、丰大坝各一道,徐、沛、丰、砀缕堤百四十余里,建崔镇、徐升、季泰、三义减水石坝四座,迁通济闸于甘罗城南,淮、扬间堤坝无不修筑,费币金五六十万有奇”。经过这次治理后,“高堰初筑,清口方畅,流连数年,河道无大患”,取得了可喜的治水成绩。

潘季驯在长期的治河实践中,他吸取了前人成果,全面总结了中国历史上治河实践中的丰富经验,发明“束水冲沙法”,深刻地影响了后人治理黄河的思想和实践,为中国古代的治河事业和洪泽湖地区的水患治理做出了重大贡献。

杨一魁(1536-1609),字子选,号后山,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以户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理河槽,万历二十三年升任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并总理河道。

万历二十一年以后,由于黄河下游因泥沙淤积,河身日高,河水倒灌入清口,使淮河清水不敌夺淮的黄河之泥水,明祖陵被水淹没的风险剧增。为解救这一危机,杨一魁提出“分杀黄流以纵淮,别疏海口以导黄”的治河措施。

万历二十三年三月,杨一魁征调河工二十万,在桃源(今泗阳县)开黄坝新河。自黄家嘴起,分泄黄水东经清河,至安东(今涟水)五港、灌口入海,以减弱黄河夺淮流势,并在清口辟积沙七里,用以导淮。又在高家堰建武家墩、高良涧、周家桥三道水闸,泄淮水分道入海,以疏淮涨。仍恐淮水宣泄不及,还分一部分水从运河入江。工程完成后,明祖陵水渐退,水患稍息。

在大明朱家王朝期间,由于洪泽湖地区大明龙脉的特殊地位,洪泽湖地区的水患治理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重要也是较为成功的时期,虽然黄淮运水患没能彻底治理,但是泗州城、洪泽镇等古淮河沿岸的古城镇仍然得以生存,洪泽湖地区依然是当时全国最为繁华的地区之一。





379

主题

720

帖子

8万

积分

大四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积分
81083
 楼主| 发表于 2023-2-18 09:14: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淮安市 电信
题目改动:大明龙脉的水患治理。试一下,
本论坛发稿后,好似没有撤回修攻通道

2321

主题

4万

帖子

21万

积分

博士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积分
217118
发表于 2023-2-18 09:37: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盐城市 电信

313

主题

899

帖子

27万

积分

博士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积分
271792
发表于 2023-3-3 08:23: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淮安市 移动
江苏阿康 发表于 2023-02-18 09:14
题目改动:大明龙脉的水患治理。试一下,
本论坛发稿后,好似没有撤回修攻通道

没有,不像公众号。论坛只能删除再重新发贴,那样就扣论坛乾币了。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