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基本没什么好吃的,一年中有肉吃的日子非常少,所以特别馋猪油味道。难得有肉的时候,妈妈总会把肥肉炸成猪油,留着做菜用,剩下的油渣子,就是我们兄弟姐妹的牙祭。妈妈每次一炸油渣子我就守在锅边上,一出锅,我就找个碗装起来,拌上点盐沫就吃起来。现在还记得它的酥脆香咸,现在想想都是很美的一件事。人真是很奇怪,小时候吃的东西,哪怕不值一提,都会记忆一辈子,怀念一生! 70末80头出生的我,踩着泥泞的乡村小路在1999年中第一次坐上了来苏州的长途车上,带着迷茫和一点点的憧憬在苏州的莘庄路边下了车,就这样一路走来,在苏也已经第19个年头了(另有两年回来陪读)。做过很多工作,期间种种心酸常常心中涌现(下一餐不知道在哪,下个月的房租不知道怎么缴纳,过年了想回家可口袋里连基本的路费都成问题、、、、、) 现夫妻俩人均在苏州外资工厂上班,可能是农村出生比较努力一点也可能是运气眷顾,不断得到认可年年都有加薪,近几年来,收入(差不多夫妻月收入20K)与社保、公积金都较为不错;去年至今贸易战让工厂的经营越来越不容易,周边转移或关门的工厂已经不像以往是稀罕事了,失业对于上班族来说可能是时刻要准备迎接的事。。。 这些年在苏州基本没有归属感,可能不太喜欢这边浮躁风气与快节奏,一直想回去。所有即使有较高的公积金也没有买房,在家买的一套也在去年卖了(家乡园区的工厂情况基本有所听说,回家就业保持一定的生活质量会特别困难。人口在不停地减少,创业的成功率听说也不乐观!感觉洪泽安居乐业的指数还太低太低) 生活不易,成年人的世界更没有容易两字,注定我们这一代在迷茫中寻找着安全与归属感,在家乡的论坛平台上发些心底想法表表心声,更期待家乡能不断发展,适合我们这些在外游子归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