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1-21 1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电信
小时候的大年初一,是不存在懒觉的。伴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孩子们一天的乐事就开始了,先是在各家各户门口红色的鞭炮屑里搜寻引信没有被点燃的鞭炮,收集起来,过一会儿放一根,过一会儿再放一根。零花钱多的孩子有更高级的玩意,擦炮和掼炮。擦炮是一种带磷头,没有引信的鞭炮,只需在火柴皮上轻轻一擦,冒了烟,丢出去,两三秒后就会炸响。掼炮,也没有引信,顾名思义,只要往地上用力一掼,立马炸响。淘气的孩子总是喜欢挑一些奇怪的炸点,比如猪食桶或者茅厕坑,看着被炸起的污物,哈哈大笑。年纪大一点的,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子,则呼朋唤友,去到老县城中心东风路湖光电影院附近,那里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海带串,烧烤,油炸食品,菠萝块,套圈,射气球……,转上一圈,口袋里的钞票就见底了,然后扎进人堆里,看见漂亮姑娘来了,就在她们脚边甩几响掼炮。看着姑娘们被吓得边跳边叫,男孩子们即使被骂上几句,也能收获一种得意的满足感。
新年过得几日,邻居大妈就会发现挂在院子里的咸肉似乎少得很快,这帐是一定要算在其他人家孩子头上的,找准机会站在家门口路上大声咒骂几句,似乎要让全村人都听见,不过转身也就不再计较。其实她不知道,是自家孩子趁她不注意,割了几块瘦肉,和小伙伴们跑到田地河沟边烧野草玩时(洪泽土话叫㷋tan荒),烤来吃了,咸得齁死人,却吃得津津有味。
除了烤咸肉,溜冰也是一大乐趣,但不是去人造的溜冰场。村前村后的小河沟,冰层结得很厚,是绝佳的天然溜冰场。孩子们三五成群在冰面上嬉戏追逐,没有帽子,围巾,更没有羽绒服,疯不了多久,就是一身热汗。
那时候,大人们似乎也并不像今天一样,把过年过成了麻将七天乐。印象里有一项传统表演是很受欢迎的,那就是旱船,洪泽话叫玩花船。村里的扬谷场,或是村小学的操场都可以是表演场地。演员都是附近不远的乡里乡亲,他们打扮的花里胡哨,有唱有和,时不时还即兴编点顺口溜,拿观众开点不荤不素的玩笑,逗得人们哄堂大笑。孩子们一边跟着傻笑,一边却问大人有什么好笑。大人们要么避而不答,要么大声呵斥:“大人的事,小孩子别多嘴!”
时光荏苒,这些儿时过年的趣事,已经成为记忆很多年了。有论坛网友发帖问大家爱不爱洪泽。我在心里想,虽然在外工作多年,但是作为土生土长洪泽人,哪有不爱洪泽的道理?可是如今的洪泽,离我记忆里的洪泽已经渐行渐远了……所谓故乡,就是永远回不去的地方吧。
附诗一首
故乡
曾经以为她容不下我的梦
后来才明白
是我的梦里容不下她
过往把当下沏成一杯苦茶
喝不完又放不下
而梦已成了一块发黑的橡皮擦
却怎么也擦不掉
那些刻在年轮里的牵挂
不知何时起
见她,有些害怕
像个要见陌生长辈的孩子啊
或许念念不忘的不是她
是红砖墙的旧屋里
唤出的一声‘哥,你回来啦!‘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