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论坛

  • 网站客服:0517-87228198
  • 合作热线:13915154595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206|回复: 6

[诗中洪泽湖] 9.6《宋代诗家词人赋写古淮水的波澜起伏》(六)

[复制链接]

44

主题

44

帖子

1640

积分

六年级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40
发表于 昨天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IANA 保留地址
【诗中洪泽湖】第44期
9.6《宋代诗家词人赋写古淮水的波澜起伏》(六)
诗家祝愿神州太平
孙玉清
      编者语 浩浩洪泽湖,清清白马湖,巍巍高家堰,美美张福河,幽幽古灌区,悠悠古龟山,依依老子山……这里就是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因全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而得名的洪泽,古迹众多,目前怀抱三处世界遗产,即洪泽湖大堤、张福河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和洪泽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而其所拥有的洪泽湖文化,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渊远流长,底蕴深厚,博大精深。现在,淮安市洪泽区运河(淮河)文化研究中心与洪泽论坛联合开设《溯源洪泽》栏目,并设置系列子栏目,特邀洪泽地方文史专家解读洪泽湖文化,旨在增强文化自信,让洪泽湖文化得到进一步发扬传承,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舞凝聚人心,全身心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子栏目《诗中洪泽湖》,主要以历代诗家词人所写的洪泽湖诗词来分析解读洪泽湖文化。2024年度,孙玉清参与主编了由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百里画廊三百首》一书,本部书由《运河开启隋唐篇》《盛衰骤转两宋篇》《漕运畅通元明篇》《河工治理清朝篇》《保卫家园烽火篇》五个篇章组成,主要展现有关大运河淮安百里画廊段的历代经典诗词。本次,撰稿人孙玉清撰写《宋代诗家词人赋写古淮水的波澜起伏》这篇文章,分别从“使节维护国家形象、政治家期盼民族富强、大师家寄寓社会稳定、文学家关注苍生命运、词家祈求山河无恙、诗家祝愿神州太平”等六个部分,来帮助领会本部书的第二篇章《盛衰骤转两宋篇》,本期解读这篇文章的第六部分《诗家祝愿神州太平》。

        悠悠古淮水,满满爱恨情。同是映日红,感时花不同。
        淮河,古称淮水,位于长江与黄河之间,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当代已被列为我国七大江河之一,其干流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山区,由西向东,现在流经湖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在江苏省扬州市三江营入长江,全长约1000公里,总落差196米,洪河口(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以上为上游,长360公里,地面落差174米;洪河口以下至洪泽湖出口中渡(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为中游,长490公里,地面落差16米;洪泽湖中渡以下为下游,有4条出路:第一条路通过三河闸,出三河入江水道,经宝应湖、高邮湖在三江营入长江,是为入江水道,长158公里;第二条路在洪泽湖东岸出高良涧闸,经苏北灌溉总渠在扁担港入黄海,长168公里;第三条路在洪泽湖东北岸出二河闸,经淮沭河北上连云港市,经临洪口注入海州湾,长243.6公里;第四条路通过淮河入海水道,自二河闸下游,紧贴苏北灌溉总渠北岸入海,长163.5公里。
        古淮水,南宋以前,在盱眙(今淮安市盱眙县)以西大致与今淮河相似,至盱眙后折向东北,经淮阴(今淮安市淮阴区)向东到楚州(今淮安市淮安区),再转北至涟水(今淮安市涟水县)云梯关入海。当时并没有洪泽湖,古淮水干流河槽也较宽深,并且无堤。而隋唐运河泗楚段,正是借行原有的古淮水河道,顺流而下从泗州到楚州,而楚州正是古淮水河道与邗沟交汇处的重要中转站。为避免古淮水河道各种船行风险,北宋时期又在古淮水右岸修建一条由龟山运河、洪泽新河和沙河组成的新运河。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在宋徽宗和宋钦宗二帝被金军掳走后,隋唐运河通济渠段停止了漕运,隋唐运河泗楚段漕运也停止了,后古淮水成为宋与金之间的疆界。自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宋人防金兵南下在豫北决黄河起,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铜瓦厢决口止,这700 多年间,黄河南流抢夺古淮水河道入海,让原古淮水两岸大大小小的湖泊连成一片,形成洪泽湖,同时也给曾经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淮河地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破坏,河道以及周边的湖泊泥沙淤积非常深,土地盐碱化十分严重,水患频繁,沿岸百姓的灾难无穷无尽。
        宋代经历了由北宋到南宋的剧烈波动,面对同样的景色,不同时期来过泗州至楚州之间的古淮水两岸的宋人,对古淮水有着不同的感受,赋写其波澜起伏。宋人曰:“人间多少事,全在故事中。”在古淮水上,以苏轼为代表的北宋诗人怀念故国辉煌,以杨万里为代表的南宋诗人挺起民族脊梁,一段段喜怒哀乐的真情告白震撼开场。
        在古淮水畔,宋代有多位诗家来到这里,望着滚滚东去的古淮水,诗家们期许自由人生,向往幸福生活,思念中原失地,热爱这片土地,暗示了对神州太平的祝愿。
一州一邑一县:期许自由人生
        北宋时期,三位诗家李复、吴则礼、贺铸,沿古淮水顺流而下,分别前往楚州、淮阴邑、山阳县,途中有感而发,期许自由人生。
关注民生
        李复(1052年~?),北宋官员。作为一位常常关心国事的诗人,从京城出发沿着隋唐运河前往楚州,出行途中根据所见所感,写下了这首诗《自京之楚州》。诗中,诗人展现了旅途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对旅途的期待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对民生的关注和对时局的思考:
隋柳桥边一问津,便将行止付舟人。
土风入眼乡闾异,客路关心童仆亲。
淮水烟开渔市晓,龟山云动佛香春。
共传米价年来贱,取次东游不畏贫。
        诗的开篇写道,诗人在隋柳桥边向船夫询问渡口和停靠地点。地方的风土人情进入眼帘,让诗人感受到异乡的不同;但前往异乡的路上,诗人始终牵挂、关心着家人和仆人。接着,诗人写道,淮水边,渔市在晓光中显得烟雾缭绕,而龟山上的云彩似乎也随着佛香的飘逸而轻盈自如,生动地描摹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气息的和谐统一。诗的最后,诗人提出米价在来年依旧低廉,但他仍然愿意进行乐游,不惧贫穷之苦,透露出诗人的淡泊明志,对物质生活不太在意,同时也反映其超脱世俗的豁达情怀。
珍视友情
         贺铸(1052年~1125年),北宋词人,曾任泗州通判。诗人在仕途上并未取得显著成就,在政治上受到一定的挫折,已对官场生活感到失望,晚年选择散淡的漫游生活。一次,诗人在舟行至淮阴时,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舟次淮阴呈邑令田望》呈给当地邑令田望。诗中,诗人通过描述与友人在淮阴的相遇及分别后的情景,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狂吟醉约昔悠悠,衰病方谐散浪游。
蔬粥满杯供我饱,兰舟系岸判君留。
尘埃古刹寻遗篆,香火严祠谒故侯。
晚具不须烹赤鲤,聊凭别后作书邮。

        诗的开篇,诗人表达了因年老体衰而选择与友人一同游历江湖的生活态度,体现了随遇而安的心态。接着,诗人描绘了与友人在淮阴共度的简单而温馨的时光,体现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接下来,诗人通过描写探访古迹的情景,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先贤的敬仰。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信件联系的期待。
追忆过去
        吴则礼(?~1121年),北宋诗人。诗人在宦海沉浮中经历诸多波折,曾被贬过,当再次来到山阳时,以一种相对超脱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事物,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新的感悟,从而写下了这首诗《再至山阳》。诗中,诗人围绕人生的无常和对过去的追忆,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友情的珍视:
北湖锥也无,四海一儿子。
此生吾知之,不过老病死。
五斗一强谋,要饱聊尔耳。
秃发犹读书,尽胜种种事。
初解行脚包,问讯长淮水。
端欲洗枯肠,相见辄欢喜。
将借官屋居,聊复置床几。
更煮楚州糜,尚欠淮南睡。
手中楞严经,咀嚼真有味。
姑降老鼻雷,岂复论字义。

a3a6789158bb531ad70a2269196169a.jpg
         诗的开篇,诗人写道,他认识到生命的真相只是老去、生病和死亡。他对于现实的追求不过是饱腹而已,而读书胜过一切琐事。接下来,诗人写道,他初次解下行囊,问路于长淮水边,希望能洗涤内心,再次与朋友相见时满心欢喜。他暂时借用官屋居住,勉强摆上床和桌子,煮上楚州的粥食,但仍然渴望在淮南入睡。诗的最后,诗人写道,他手中握着楞严经,品味其中深意,不再纠结于字义的讨论,这意味着诗人已经超越了形式和表面的束缚,更加注重内心的感悟与体验。
        在古淮水畔,宋代有多位诗家来到这里,望着滚滚东去的古淮水,诗家们期许自由人生,向往幸福生活,思念中原失地,热爱这片土地,暗示了对神州太平的祝愿。
一剑一菜一城:向往幸福生活
        在古淮水畔,有北宋诗家唐肃,也有南宋诗家蔡戡、王之道,他们用一剑、一菜、一城写下诗篇,向往幸福生活。
坚守忠诚
        唐肃,北宋官员。诗人在泗州拜谒挂剑台,当站在挂剑台遗址前,看到徐君墓、挂剑台、石坊等建筑遗存,以及铭刻着挂剑故事原委的碑亭,不禁感慨万千,创作了这首诗《季子挂剑歌》。诗中,诗人通过季子挂剑的故事,表达了对于信义和个人承诺的重视,展现了深厚的道德情操和对忠诚的坚守:
季子让一国,视之敝屣然。
宁当宝一剑,不为徐君悬。
徐君虽亡骨未朽,剑挂坟前白杨柳。
君知不知不足悲,我心许君终不移。
        诗中写道,季子原本是一位高官,但他不愿为已经衰败的国家效力,舍弃了封爵。他决心将自己珍贵的剑献给徐君,即使徐君已经去世,他还是在徐君的墓前挂上了剑,表达了自己的忠诚。诗中的“季子”和“徐君”,可以视作两种典型人物形象。季子代表了那些不愿为腐败政权效力的人,他选择了个人的尊严和忠诚。而徐君则代表了那些对权力和地位执着的人,即使已经去世,仍然让季子为自己挂剑。
向往美好
        蔡戡(1141年~?),南宋官员。在得知友人刘公实以珍贵的淮白鱼作为礼物送来时,诗人极为高兴,不仅享受了美食,更是激发出创作灵感,便写下这首诗《刘公实以淮白为饷喜而作诗》。诗中,诗人表达了收到友人刘公赠送的淮白鱼后内心的喜悦,反映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食指朝来应吉占,淮鱼远寄喜开奁。
肥鲜正自资糟粕,甘美何劳佐酪盐。
未信鹿头堪并进,定知熊掌不能兼。
慈闱一笑尝珍味,留与儿童例属餍。
        诗的开篇,诗人暗示会收到礼物的好兆头,并描绘了打开包裹时的兴奋场景。诗人认为这种肥美的鱼即使不加调料也足够美味,强调了鱼本身的鲜美。接下来,诗人进一步通过对比,表达对淮白鱼的赞赏:淮白鱼的美味程度甚至超过了鹿头和熊掌这样的珍贵食材。最后,诗人将这份美食带回家,让家人尤其是孩子们也能品尝到这难得的珍馐,展现了家庭共享美食的温馨画面。
痛心分裂
        王之道(1093年~1169年),南宋官员。诗人因直言进谏屡次遭贬,长期远离政治中心,对南北分裂有着深切的痛感,在目睹合肥北门外的淮水泛滥与南北交通断绝后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出合肥北门》。诗中,诗人以通过合肥北门时的见闻为主题,借淮水断路、东风无用的意象,表达了对南宋朝廷妥协政策的批判,对南北分裂、民生凋敝深感痛心:
淮水东来没踝无,只今南北断修涂。
东风却与人心别,布暖吹生遍八区。
         诗的前半部分,诗人描绘淮水泛滥,淹没道路,南北交通中断的荒凉场景,暗指自然与人为灾难的叠加,隐喻南宋政权因妥协政策导致的南北割裂与民生困顿。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东风催生、万物复苏的自然规律,反衬人心对现实的无奈与疏离,通过东风带来的温暖与人心疏离的对比,既展现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又隐含对无力改变时局的怅惘。
一鱼一客一秋:思念中原失地
         在古淮水畔,南宋诗家王遂、朱继芳、赵崇嶓,分别收到一条鱼,作为一位客,看到一个秋,思念中原失地。
答谢友情
         王遂(约1182年~约1252年),南宋官员,曾任监察御史、工部尚书。诗人在任期间,与赵庐州有交往,在收到赵庐州送来的淮白鱼时,便创作这首诗《谢赵庐州送淮白》以表感谢。诗中,诗人通过淮河地理、赠鱼事件与象征意象的交织,既完成了对友情的答谢,又寄寓了对个人命运与家国关系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赠答诗中常见的物象隐喻与政治关怀的双重性:
淮源千古贯中州,南北分来九十秋。
欲放此鳞归纵壑,要留佳瑞入王舟。
       诗的开篇,诗人展现了淮河源远流长,穿越中州(今河南省中部地区)的壮丽画面,淮河不仅是地理上的南并分界,也当时宋金的界河。接下来,诗人掐指一算,距离宋金议和已经过去90年了,北方失地还是未能收复,当时依然是南北分裂的局面,他感到十分心痛。最后,诗人写自己收到这条白鱼也没想着怎么吃,反而想要将鱼放生,以祈求祥瑞,给南宋王朝带来收复失地的好运。
怀念失地
        朱继芳,南宋文人。南宋偏安江南时,淮河成为宋金对峙的前线,是南北分界的象征。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行走在淮河上时,目睹了国土沦丧、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心中充满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便写下了这首诗《淮客》。诗中,诗人通过对一个“淮客”的描写,表达了对北方失地的深深怀念和对南宋统治者的失望,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心声:
长淮万里秋风客,独上高楼望秋色。
说与南人未必听,神州只在阑干北。
e194327a34ea8a57466ec4d2a571c4d.jpg
         诗的开篇,诗人写道,自己独自登上高楼,远望着万里长淮的秋色。这里的“长淮”指的是淮河流域,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对北方故土的怀念之情。诗的最后,诗人指出,“南人”(通常指的是生活在江南一带的人们)可能无法理解这种对北国故土的深切怀念。诗人强调“神州”(中原)是中华文化的心脏所在,即便是在远离中原的边陲之地,也能感受到其影响。
敬仰英雄
        赵崇嶓(1198年~?),南宋官员,官至大宗正丞。南宋时期,诗人关心国家大事,有一定的政治抱负和责任感,而面对主张难以得到实现时,内心充满了无奈和悲愤,在过淮河时因淮河的特殊地位和象征意义激发了创作灵感,便写下了这首诗《淮河水》。诗中,诗人描绘了秋天淮河水面的苍茫景色,借淮河水来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历史沧桑的感慨,展现出壮志未酬的情绪:
秋风淮水白苍茫,中有英雄泪几行。
流到海门流不去,会随潮汐过钱塘。
        诗的开篇,诗人形象地描绘出河水在秋风中泛起的白色波涛,显得辽阔而寂寥;同时,诗人借淮河水寄托对英雄的追思与感慨,暗示那些英雄事迹虽已逝去,但其精神仍在淮河流转。接着,诗人进一步强调淮河水的执着与坚韧,即使面临大海也无法阻挡其前行,象征着英雄们的遗志不会因时间流逝而消磨。诗的最后,诗人写道,淮河水势将穿越千里,最终流入钱塘江,象征英雄的精神将继续影响后世,跨越地域的界限。
一水一山一湖:热爱这片土地
        在古淮水畔,南宋诗家黎廷瑞、陈龟年、李埴,分别游历古淮水,登上龟山,泛舟白马湖,热爱这片土地。
淡泊名利
        黎廷瑞(1250年~1308年),南宋文人。宋末元初时期,诗人经历了社会动荡的生活,当时又逢清明时节,在送别友人时更加充满离愁别绪,于是写下了这首诗《送友游淮》。诗中,诗人描绘了送别朋友游历淮河的情景,展现了对友谊和离别的思考与感慨,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
君行不少住,明日是清明。
驿路垂杨暗,淮河新水平。
天晴纡野兴,地逈畅离情。
故友如相问,深山戴笠耕。
e4386d96fbd5616b19fdf3a386d50f5.jpg
        诗的开篇,诗人以清明节为全诗的时间背景。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也是春天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个时间点的离别更显深情和凄美。诗中描绘了驿路旁垂杨的景象,这一景物常常被用来象征离愁。垂杨挡住了阳光,给整个环境笼罩上一层阴暗的氛围,与诗人送别朋友的心情相呼应。接着,诗人提到天空晴朗,给人畅快和舒适的感觉,同时,开阔的大地也暗示了离别带来的隔阂和无奈。诗的最后,诗人描绘了故友深山戴笠耕作的画面,表达了对友情和田园生活的向往,这种对朴素生活和友情的刻画,让整首诗充满了深情和离愁。
沉思历史
         陈龟年(1150年~1213年),南宋官员、诗人。南宋时期,诗人作为担任一定官职的文人,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局势的思考和感慨,当站在龟山上,看着辽阔的景象,心中涌起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等复杂情感,从而创作了这首诗《龟山》。诗中,诗人通过对龟山的描绘和历史遗迹的回顾,表达了对个人命运、历史变迁、自然美景以及家国情怀的深刻思考和真挚情感:
山是东南第一峰,长淮古汴渺连空。
登临不是观泉石,心折神皋指顾中。
        诗的开篇,诗人直接点出龟山在地理方面的重要性,暗示其高峻挺拔,超越周边;描写了山脚下的淮河和汴水,水流悠长,与天空相接,展现出宏大的自然景象。诗的最后,诗人指出此行的重点并非单纯的山水欣赏,而是侧重心灵的触动和精神层面的感悟。“心折”表达了对龟山及其所代表的历史文化的深深敬仰,“神皋”象征着神圣的土地,“指顾中”则传达出诗人在此处有所领悟,或是对历史的沉思,或是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感悟生活
        李埴(约1161年~1238年),南宋官员。诗人任职期间途经白马湖时,被其美景所吸引,便游览白马湖,感受自然美景,体验文化交融,从而创作了这首诗《白马湖》。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白马湖光绿染衣,兰舟溶漾彩鸳飞。
闲愁不到秋风后,听唱蛮歌月下归。
        诗的开篇,诗人塑造出一片宁静雅致的画面,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然而,在这样和谐的自然环境中,他的心境却并非全然欢愉,内心的忧虑并不因之而消散。诗的最后,诗人写道,在秋风之后,明月高悬的背景下,他听着少数民族之歌归来,心境似乎也随之平复。这不仅是对歌声的一种享受,也代表诗人找到了一种暂时的情感慰藉。

        撰稿人孙玉清: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人,淮安市政协、洪泽区政协特聘文史研究员,淮安市大运河文化研究会、洪泽区运河(淮河)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淮安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洪泽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特聘研究员。
《溯源洪泽》编辑部
总  编:夏宝国
副总编:张敏 王海洋 孙玉清 蒋厚健
主办:淮安市洪泽区运河(淮河)文化研究中心 洪泽论坛
出品:洪泽湖大禹诗词研究工作室



8

主题

1888

帖子

13万

积分

研究生

Rank: 18Rank: 18

积分
134253
发表于 昨天 10: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联通

17

主题

1万

帖子

11万

积分

研究生

Rank: 18Rank: 18

积分
110777
发表于 昨天 11: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淮安市 电信

1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研究生

Rank: 18Rank: 18

积分
107698
发表于 昨天 12: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淮安市 移动

1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研究生

Rank: 18Rank: 18

积分
107698
发表于 昨天 12: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淮安市 移动
发表于 昨天 12: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电信

1648

主题

3万

帖子

38万

积分

教授

Rank: 21Rank: 21Rank: 21

积分
385206
发表于 昨天 14: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