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论坛

  • 网站客服:0517-87228198
  • 合作热线:13915154595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130|回复: 5

[诗中洪泽湖] 3.2《历代诗文寻觅运河重镇龟山千年沧桑》(二)

  [复制链接]

43

主题

43

帖子

1632

积分

六年级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32
发表于 2024-12-17 08: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IANA
【诗中洪泽湖】第11期
3.2《历代诗文寻觅运河重镇龟山千年沧桑》(二)
龟山盛世于宋代
孙玉清

       编者语 中华名湖洪泽湖,邗沟西道白马湖,世界遗产高家堰,运河节点张福河,国际工程古灌区,悟空故乡在龟山,道教圣地老子山……这里就是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因全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而得名的洪泽,古迹众多,目前怀抱三处世界遗产,即洪泽湖大堤、张福河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和洪泽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而其所拥有的洪泽湖文化,更是折射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渊远流长,底蕴深厚,博大精深。现在,淮安市洪泽区运河淮河文化研究会与洪泽论坛联合开设《溯源洪泽》栏目,并设置系列子栏目,特邀洪泽地方文史专家解读洪泽湖文化,旨在增强文化自信,让洪泽湖文化得到进一步发扬传承,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舞凝聚人心,全身心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子栏目《诗中洪泽湖》主要以历代诗家词人所写的洪泽湖诗词来分析解读洪泽湖文化。本次特邀孙玉清从“龟山兴起于隋唐、龟山盛世于宋代、龟山萧条于元明、龟山衰落于清代”等角度解读其所撰写的《历代诗文寻觅运河重镇龟山千年沧桑》一文。本文分四个部分进行解读,本期解读其中的第二部分《龟山盛世于宋代》。

       龟山,处于淮河入洪泽湖的东岸,孤峰耸峙于淮河之中,是隋唐运河重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老子山镇龟山村(中国传统村落)。龟山是一座并不起眼的小山,形似伏在淮河中的一只巨龟,故名龟山。古代,淮河到这里入海;今天,淮河由此入洪泽湖。龟山,历史上曾为自然生态福地、淮河访古胜地、唐宋运河要地、佛教禅学重地、兵家必争之地,兴起于隋唐,盛世于宋代,萧条于元明,衰落于清代,所形成的生态文化、淮河文化、漕运文化、佛教文化、家国文化在淮河流域可谓独具一帜。从历代诗文中粗略地分析中可以寻觅到,隋唐运河重镇龟山历经1400年由盛而衰的沧桑变迁。
微信图片_20241217084406.jpg
       两宋三百年,龟山盛于世。漕运地位显,声名誉长淮。
       到了宋朝,在隋唐运河淮河故道段右岸,又开凿了龟山运河,从此,以龟山为起点,辐射汴河、淮河故道、淮河右岸复线运河、淮河,因而成为南来北往人们的必经之地,生态景观吸引眼球,漕运文化相当发达,每年高达600万石粮食经过龟山运往京城。这里商贾辐辏,驻马屯兵,城镇规模逐渐扩大,人口一度达到10万以上,繁荣昌盛。根据北宋李昉等编著的《太平寰宇记》就有关于大禹治水擒获淮涡水神巫支祁的记载。佛教更加盛行,龟山寺规模也进一步扩大。北宋天禧年间(1017年~1021年),龟山寺佛教建置格局被进一步完善,著名的金臂禅师在唐代的基础上增建无梁殿,其殿“以砖为栋,其顶如龛,年久愈坚”(乾隆《盱眙县志》),又在已经废圯的普光塔处重建七级浮屠。同时按古代五行学说,以铁镇淮,铸成五百尊铁罗汉以及铁钟、铁镬、铁牛分布于寺中,是全国罕见的铁佛寺。寺内铸有丈余铁佛一尊和五百尊身高八尺的铁罗汉,一人一面,神采各异,栩栩如生。
       寺内常有僧众一二百,最多时达五百人,仅次于京都相国寺,整天香烟缭绕,木鱼声声,灯火长明。沈括所写的《泗州龟山水陆禅院佛顶舍利塔记》一文在宋代就奠定了龟山在淮河流域佛教文化的核心地位。至宋金对峙和宋灭元兴,龟山虽逐渐萧条,但龟山寺香客仍然络绎不绝,香火不断。南宋建炎元年,为了方便赵构皇帝到龟山烧香拜佛,当地的官员为了迎接他,在这里修建了御码头。此时,龟山已成为抵御外族侵略的军事重镇,从而形成了挺起民族脊梁的家国文化。
       在两宋300多年的时间里,龟山生态文化、漕运文化、淮河文化、佛教文化、家国文化进入盛世。据粗略统计,有70多位诗人游历过龟山,他们用15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赞叹当时龟山的盛世。
       在这里,生态景色无比惊艳,吸引众多诗人们前来打卡欣赏,从而成为网红地,名气还飘洋过海。
       诗人们惊奇于龟山的气势。陈龟年《龟山》诗:“山是东南第一峰,长淮古汴渺连空。登临不是观泉石,心折神皋指顾中”,点明了龟山在东南地区的重要位置。而杨万里《题龟山塔前一首》诗”龟山独出压淮流,宝塔仍居最上头。印笔书空天作纸,玉龙拔地海成湫。向来一厄遭群犬,挽以六丁兼万牛。逆血腥膻化为碧,空馀风雨鬼啾啾”,指出了龟山在淮河中的特殊地位。
微信图片_20241217084415_副本.jpg
       诗人们留恋于龟山的山水。而张耒的《望龟山二首》诗则从高、低两个维度绘就了两幅龟山山水的水墨画。第一首诗从舟上看龟山:“日落龟山山更清,原头啼鸟已春声。可怜山近不能到,尽日与山相对行。云里人家自来往,天边楼阁远分明。白鸥不解游客意,惊起碧烟深处横。”第二首诗从龟山上看水:“淮上风高寒日西,龟山岭下白云归。游人苦憾日已晚,青山自与云为期。轻舟渔子犯烟去,照水白鸥窥影飞。人间不作逍遥客,老去尘埃空满衣。”
       国外诗人赞叹于龟山的大美。当时,高丽使者朴寅亮在神宗元丰年以礼部侍郎使宋,来到龟山看景时作《过龟山》一诗:“岩岩峻石叠成山,下着蠙珠一水环。塔影倒垂淮浪底,钟声遥落碧云间。门前客棹洪涛急,竹下僧棋白日闲。一奉胜游堪惜景,故留诗句约重还。”这首诗以诗人过龟山为背景,描绘了龟山灵秀幽深的山水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切情感和审美体验,更是反映了在宋代龟山就蜚声国外的事实。
在这里,漕运乾坤无比壮观,吸引南来北往的诗人们经略休闲生活。
       诗人们体验惊险刺激的旅途生活。杨万里有诗《诗渎头阻风》:“天寒春浅蛰未开,船头一声出地雷。老夫惊倒卷帘看,白浪飞从东海来。东海复东几万里,扶桑顷刻到长淮。琉璃地上玉山起,玉山自走非人推。似闻海若怒川后,雨师风伯同抽差。夜提横水明光甲,大呼一战龟山颓。老夫送客理归棹,适逢奇观亦壮哉。岂不怀归船不进,系缆古柳依云堆。须臾惊定却成喜,分付客愁金缕杯。”
       诗人们体验一年四季的都市生活。春季享受潮和雨,贺铸有诗《龟山晚泊》:“久厌浮家役,重招去国魂。禅房欲舒写,烟雨促黄昏。”夏季迷恋鱼和花,吴则礼有诗《龟山道中》:“久著南冠殊未痴,长淮水暖鲚鱼肥。更无一点蔫红在,只有杨花作阵飞。”秋季陶醉水和冰,虞俦有诗《夜舟过龟山》:“今秋暴涨尤堪畏,去岁坚冰亦合忧。有底往来能屑屑,痴儿了事几时休。”冬季感慨风和月,季履道有诗《龟山》:“淮近风偏恶,山高月易斜。新霜何处雁,片影落平沙。”
       在这里,大禹传说影响甚广,诗人们在过龟山时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这则奇异的神话,这充分展现出淮河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
       诗人们敬仰古代圣贤。苏辙想起了古代锁住巫支祁的圣贤大禹,在五言诗《过龟山》写道:“再涉长淮水,惊呼十四年。龟山老僧在,相见一茫然。僧老不自知,我老私自怜。驱驰定何获,少壮空已捐。掉头不见答,笑指岸下船。人生何足云,陵谷自变迁。当年此山下,莫测千仞渊。渊中械神物,自昔尧禹传。帆樯避石壁,风雨随香烟。尔来放冬汴,冷沙涨成田。褰裳六月渡,中流一带牵。俯首见砂砾,群渔捕鲂鳣。父老但惊叹,此理未易原。何况七尺躯,不为物所旋。众形要同尽,独有无生全。百年争夺中,扰扰谁相贤。”
       诗人们敬畏自然力量。杨万里乘船从山阳驿到都梁途中遇风想起了水神巫支祁,于是写下了《至洪泽》一诗:“今宵合过山阳驿,泊船问来是洪泽。都梁到此只一程,却费一霄兼两日。政缘夜来到渎头,打头风起浪不休。舟人相贺已入港,不怕淮河更风浪。老夫摇手且低声,惊心犹恐淮神听。急呼津吏催开闸,津吏叉手不敢答。早潮已落水入淮,晚潮未来闸不开。细问晚潮何时来,更待玉虫缀金钗。”
       诗人们严苛修身炼性。张耒想起了在龟山脚下向大禹立下誓言修炼的巫支祁,于是写下了《泗州阻风七日投佛经祷斗山下》一诗:“山根受重渊,石脚插九地。千年无支祈,闭穴守禹誓。扁舟七日闲,浪作老龙戏。舟师慎艰险,长跪请佛事。晚山水如屋,晓山水如地。清平一潭风,浪阵卷旗旆。煌煌金仙语,鬼物所尊畏。无心服毒猛,慧眼出幽秽。人间慢圣贤,谆戒遭侮易。谁肯一卷书,脱此千里滞。”
       在这里,佛教禅学无比博大,给龟山增添几分风骨,吸引了众多诗人仿佛进入了空灵的心境。
       龟山寺是撞钟之地,声落远处,沁人心脾。龟山寺院中有“接云楼”,其顶上悬挂古钟一口,钟围一丈七尺许,每到傍晚撞108响,方圆几十里皆闻其声。著名书法家米芾的《龟山寺晚钟》一诗生动地描述了龟山的雄伟,古寺的幽深,清越雄浑的钟声响彻长空,好像给人们带来超脱尘世的境界。诗是这样写道:“龟峰高耸接云楼,撞月钟声吼铁牛。一百八声俱听彻,夜行犹自不知休。”
微信图片_20241217084411.jpg
       龟山寺是禅修之地,超然物外,开阔心境。张舜民专程乘船向龟山寺进发,希望在禅修中找到宁静和心灵的归宿。他在《龟山寺》诗中这样写道:“白塔摇摇波浪间,几多舟楫望禅关。天边帆影因心动,堂上潮音到海还。”这首诗表达了对修行境界的追求。
       龟山寺是智慧之地,高僧指点,安静心情。孔武仲到龟山寺纳凉,与高僧交谈,写出了《龟山寺纳凉呈宗衍师》一诗:“宝洞然香罢,山堂问话中。日将秋共淡,心与境浑空。”这首诗显示出诗人对于自然、人生和智慧的思考。
       在这里,家国情怀无比强烈,诗人们尽显矢志不渝的气节,体现出自始自终抵御外族侵略的决心。
       诗人们站在最前哨,触景伤情时,誓言去抗金,收复中原地。淳熙十六年(1189年)冬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去迎接金廷派来的“贺正使”(互贺新年的使者),在路过龟山,看到当时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后触景伤怀写出了《初入淮河四绝句》组诗,其中第二首写道:“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这首诗表达了这些主战派屯军龟山、收复中原的决心,也表达出诗人以满懑之情对造成山河破碎的南宋朝廷的谴责。
       诗人们北望中原时,国破山河在,无心赏风景,辛酸多感叹。崔敦礼站在龟山望淮河北岸,看到被金军占领的破碎中原家园,不堪再北望的心情写出了《龟山》一诗:“当年王气拥神州,衮衮朝宗此地由。自昔好山犹故色,只今清泗漫安流。苍烟锁合神仙府,宿藓封深魍魉囚。病眼不堪重北望,西风挥泪下扁舟。”诗人再也无心欣赏着“清泗漫安流”的淮河龟山风景,只能发出对南宋王朝无法收复失地的辛酸感叹,而自己只好在西风下含着泪水乘船离开龟山。


撰稿人孙玉清: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人,淮安市政协、洪泽区政协特聘文史研究员,淮安市大运河文化研究会、洪泽区运河淮河文化研究会特聘研究员。

《溯源洪泽》编辑部
总  编:夏宝国
副总编:张敏 王海洋 孙玉清 蒋厚健
主办:淮安市洪泽区运河淮河文化研究会 洪泽论坛
发表于 2024-12-17 09:09: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电信

1644

主题

3万

帖子

38万

积分

教授

Rank: 21Rank: 21Rank: 21

积分
384054
发表于 2024-12-17 10:02: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2053

主题

3万

帖子

45万

积分

教授

Rank: 21Rank: 21Rank: 21

积分
450231
发表于 2024-12-17 11:34: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淮安市 电信

1710

主题

5万

帖子

36万

积分

教授

Rank: 21Rank: 21Rank: 21

积分
362119
发表于 2024-12-17 13:00: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联通

17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研究生

Rank: 18Rank: 18

积分
109775
发表于 2024-12-17 14:04: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淮安市 移动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