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论坛

  • 网站客服:0517-87228198
  • 合作热线:13915154595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338|回复: 6

[诗中洪泽湖] 3.1《历代诗文寻觅运河重镇龟山千年沧桑》(一)

[复制链接]

43

主题

43

帖子

1632

积分

六年级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32
发表于 2024-12-10 08: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IANA
【诗中洪泽湖】第10期
3.1《历代诗文寻觅运河重镇龟山千年沧桑》(一)
龟山兴起于隋唐
孙玉清

        编者语 中华名湖洪泽湖,邗沟西道白马湖,世界遗产高家堰,运河节点张福河,国际工程古灌区,悟空故乡在龟山,道教圣地老子山……这里就是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因全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而得名的洪泽,古迹众多,目前怀抱三处世界遗产,即洪泽湖大堤、张福河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和洪泽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而其所拥有的洪泽湖文化,更是折射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渊远流长,底蕴深厚,博大精深。现在,淮安市洪泽区运河淮河文化研究会与洪泽论坛联合开设《溯源洪泽》栏目,并设置系列子栏目,特邀洪泽地方文史专家解读洪泽湖文化,旨在增强文化自信,让洪泽湖文化得到进一步发扬传承,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舞凝聚人心,全身心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子栏目《诗中洪泽湖》主要以历代诗家词人所写的洪泽湖诗词来分析解读洪泽湖文化。本次特邀孙玉清从“龟山兴起于隋唐、龟山盛世于宋代、龟山萧条于元明、龟山衰落于清代”等角度解读其所撰写的《历代诗文寻觅运河重镇龟山千年沧桑》一文。本文分四个部分进行解读,本期解读其中的第一部分《龟山兴起于隋唐》。

       龟山,处于淮河入洪泽湖的东岸,孤峰耸峙于淮河之中,是隋唐运河重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老子山镇龟山村(中国传统村落)。龟山是一座并不起眼的小山,形似伏在淮河中的一只巨龟,故名龟山。古代,淮河到这里入海;今天,淮河由此入洪泽湖。龟山,历史上曾为自然生态福地、淮河访古胜地、唐宋运河要地、佛教禅学重地、兵家必争之地,兴起于隋唐,盛世于宋代,萧条于元明,衰落于清代,所形成的生态文化、淮河文化、漕运文化、佛教文化、家国文化在淮河流域可谓独具一帜。从历代诗文中粗略地分析中可以寻觅到,隋唐运河重镇龟山历经1400年由盛而衰的沧桑变迁。
33e76cae9c6591c6da5c77933425c26_副本.jpg
       隋唐三百年,龟山开始兴。各种文化起,诗词留模样。
       隋大业六年(610年),随着隋炀帝修凿的隋唐运河的开启,地处淮河故道段上名不经传的龟山逐渐兴起。南来北往的唐人乘舟沿着运河旅行,在淮河故道段登上龟山在欣赏生态自然景观同时,还享受方便快捷漕运所带来的休闲生活新体验。同时,根据清代同治盱眙方志中所记的古寺“砖刻唐尉迟敬德建”,以及清代翰林、淮安高延第在《涌集山房集注》中所记载的“道光中有人于龟山淮渎庙下得唐显庆砖数杖,一砖重三十余斤得知,淮渎庙建于唐初贞观至显庆年间(626~660年)。可见,唐朝初年,龟山上在巫支祁井旁就建有淮渎庙,用于祭祀治淮功臣大禹。而成书于战国时期至汉代初期的《山海经》等史籍,所记载的被大禹锁在龟山脚下的淮河水怪巫支祁,也走进了当时唐人的文化活动中。此外,又据古泗州志“巫支祁屡为水患,僧伽大圣驻锡泗州说法禁制,淮泗始安”等记载,建古寺之初,僧伽大圣在龟山建塔,成为古寺开山初祖。其时古寺以塔院为中心,四周构筑殿阁,高耸于淮河龟山之上。从中可以看出,在唐朝初年,随着佛教从洛阳顺着隋唐运河沿线传入,龟山上就开始建寺,只是当时这个寺没有名称。唐龙溯年间(661年~663年),唐高宗李治下旨敕封龟山上的塔、寺命名为“灵瑞”,即灵瑞塔、灵瑞寺;唐嗣圣元年(684年),唐中宗李显又赐额为“普光”寺。由于这个寺建在龟山上,民间称此寺为“龟山寺”。从此,龟山寺的名称在隋唐运河沿线便流传开来。
       在唐代近300年的时间,龟山以自然景观为代表的生态文化、以休闲生活为代表的漕运文化、以淮河水怪巫支祁为代表的淮河文化、以龟山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逐步兴起,许多名家留下诗文记录当时龟山兴起的模样。
       龟山,在他们的眼里,生态景色优美,是王母仙境之地、和谐共生之地、重阳赏秋之地。
       这是一片王母仙境之地。唐宪宗时期宰相权德舆,以开玩笑似的口吻写首诗《戏赠张炼师》赠送给在龟山上懂得养生、炼丹之法的道士好友张炼师,描绘了龟山的景色。这首诗这样写道:“月帔飘飖摘杏花,相邀洞口劝流霞。半酣乍奏云和曲,疑是龟山阿母家。”诗人通过描绘月光下的景象,记述了张炼师在夜晚中的活动。张炼师戴着腰带,轻盈地摘取着杏花,然后与他人一起前往龟山洞口,欣赏流霞的美景。在那里,他们似乎陶醉于音乐之中,张炼师半醉地演奏着云和曲,诗人怀疑龟山就是王母娘娘的家。整个场景给人一种超凡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这是一片和谐共生之地。唐武宗时期宰相李绅看到龟山山水之间的美丽与和谐时,欣然写下了《新楼诗二十首·龟山》一诗:“一峰凝黛当明镜,十仞乔松倚翠屏。秋月满时侵兔魄,素波摇处动龟形。旧深崖谷藏仙岛,新结楼台起佛扃。不学大蛟凭水怪,等闲雪雨害生灵。”这首诗描述了一个高耸的山峰,宛如一面明净的镜子,被苍翠的松树环绕。秋月的光辉照耀下,山峰的阴影扩散到月亮上,仿佛是一只龟形的影子在水波中摇摆。这座山峰隐藏着仙人居住的神秘岛屿,而新建的楼台上悬挂着佛门的门扃。诗人表达了不愿效仿大蛟巫支祁那样依仗水势为非作歹,随意的雪雨也对生灵造成伤害的思想。
       这是一片重阳赏秋之地。曾任渭南尉的楚州山阳人赵嘏,在陪随曾担任过宰相的越州元稹登上龟山寺游览时,看到秋天重阳节的景色时,写下了《九日陪越州元相燕龟山寺》一诗:“佳晨何处泛花游,丞相筵开水上头。双影旆摇山雨霁,一声歌动寺云秋。林光静带高城晚,湖色寒分半槛流。共贺万家逢此节,可怜风物似荆州。”这首诗通过元稹的行动,表现了秋天的美丽和喜悦。在诗中,诗人表示共同祝贺每个家庭迎来这个重阳节日,虽然风景与荆州相似,但并不止步于对景物的欣赏,还是希望在家人和节日的陪伴下度过。整首诗以豪放的笔触,写尽了秋天的景色和人们的欢庆,寄托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龟山,在他们的眼里,漕运生活多彩,是乐观向上之地、抚慰心灵之地。  
cb2de4baba4e3f4fbaca8778cc3dcee.jpg
       这是一片乐观向上之地。曾任左拾遗、右补阙等官职的皇甫冉在《题魏仲光淮山所居》诗中写道:“人群不相见,乃在白云间。问我将何适,羡君今独闲。朝朝汲淮水,暮暮上龟山。幸已安贫定,当从鬓发斑。”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向魏仲光发问他将要去哪里,同时对魏仲光现在闲适自在的生活心生羡慕之情。诗中描述了魏仲光每天早上去淮水汲水,傍晚则上山的习惯,表现出他的勤劳与自在。最后,诗人幸运地平静地接受了贫穷的生活,不再担忧变老。整体而言,这首诗歌表达了对简朴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情感积极向上,充满了乐观和励志的力量,展现出来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这是一片抚慰心灵之地。曾任校书郎、栎阳尉、犀浦令的张蠙在夜晚游龟山寺时所看到的优美景色,心有感触,写下《龟山寺晚望》一首:“四面湖光绝路岐,鸊鹈飞起暮钟时。渔舟不用悬帆席,归去乘风插柳枝。”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使人感到宁静而美好,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宛如置身于美丽景色中的感觉。更重要的是,诗人通过这种美好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让人对美好未来充满期待。同时,通过描述夜晚的美景和感受,诗人也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呼唤人们停下脚步,静心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整首诗意境清新,给人带来心灵的抚慰和安慰。
       龟山,在他们的眼里,淮河访古探密,是大禹锁怪之地、神话诞生之地。
       这是一片大禹锁怪之地。为了顺利治理淮水,相传大禹将其治理淮水指挥部就设在龟山。李公佐所撰传奇小说《古岳渎经》中的水怪巫支祁的故事,就是取源于龟山民间传说:禹为扫除治水障碍,召集神灵,拘囚神怪,活捉淮河、涡河水神无支祁。无支祁状类猿猴,颈伸百尺,力逾九象。禹派童律、乌由木,最后派了庚辰,才将它捉住。于是锁颈穿鼻,押于龟山脚下,以免淮水泛滥。
       这是一片传说诞生之地。唐代李肇编纂的《唐国史补》曰:“楚州有渔人,忽于淮中钓得古铁锁,挽之不绝,以告官。刺史李阳大集人力引之。锁穷,有青猕猴跃出水,复没而逝。”韦绚将其故事编撰成文言轶事小说《戎幕闲谈》:“有李汤者,永泰楚州刺史,问渔人见龟山下水中有大铁锁,乃以人牛曳出之。霎时风涛陡作,有一兽形如猿猴,高五丈许,白首长鬐,雪牙金爪,闯然上岸,张目若电,顾视人群,欲发狂怒。观者畏而奔走,兽亦徐徐引锁曳牛入水去,竟不复出。”
       龟山,在他们的眼里,佛教禅学修行,是超脱尘世、慈悲为怀、自我认知之地。
       这是一片超脱尘世之地。唐穆宗时期宰相元稹看到龟山寺里众僧的状态,便写下了《修龟山鱼池示众僧》:“劝尔诸僧好护持,不须垂钓引青丝。云山莫厌看经坐,便是浮生得道时。”诗人以修龟山鱼池为背景,劝勉诸僧们要以看经坐禅为乐,不要厌倦云山之美,不能沉溺于垂钓和引青丝世俗。他说,只有专心修行,才能真正获得解脱和得道。修龟山鱼池也有其象征意义。龟山是佛教中的圣地,在这里修行可以获得福报。而鱼池则是指世俗的诱惑和欲望,告诫僧人们要保持志向,不要沉迷于世俗的快乐和享受。他以修行者的心态来看待世俗的享受,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
       这是一片慈悲为怀之地。唐武宗时期宰相李绅根据当时人们对于利益的追求而对他人的死亡视若无睹的态度,写下了《龟山寺鱼池》一诗:“汲水添池活白莲,十千鬐鬣尽生天。凡庸不识慈悲意,自葬江鱼入九泉。剃发多缘是代耕,好闻人死恶人生。祇园说法无高下,尔辈何劳尚世情。”这首诗描绘了龟山寺的鱼池,并通过鱼池中的鱼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人世间众生之间的关系的思考。诗人将鱼池比作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白莲花开放在其中,象征着无私的慈悲之心。而池中的鱼却被人们所利用,失去生命,被埋葬在江水之下。诗人以此来表达对众生之间互相利用、无视慈悲的无奈之情。
aa00be4fc3ca3be28ce8d4ab8efbdbe.jpg
       这是一片自我认识之地。擅长律诗的诗人方干非常关注禅修的境界,在《题龟山穆上人院》一诗中写道:“修持百法过半百,日往月来心更坚。床上水云随坐夏,林西山月伴行禅。寒蜩远韵来窗里,白鸟斜行起砌边。我爱寻师师访我,只应寻访是因缘。”诗人通过每天积累修行的日夜不断刷新自我的认知和心境,以修行心境的宁静和平和对禅修的追求与拥抱,表现修行者对自然界的敏感和对心灵的触动,提醒了人们只有缘分才能遇到合适的师徒关系,师徒缘分是不能强求的。整首诗通过描绘修行的过程、内在心境和师徒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禅学修行的热爱和对师徒缘分的珍视。

撰稿人孙玉清: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人,淮安市政协、洪泽区政协特聘文史研究员,淮安市大运河文化研究会、洪泽区运河淮河文化研究会特聘研究员。

《溯源洪泽》编辑部
总  编:夏宝国
副总编:张敏 王海洋 孙玉清 蒋厚健
主办:淮安市洪泽区运河淮河文化研究会 洪泽论坛

17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研究生

Rank: 18Rank: 18

积分
109775
发表于 2024-12-10 09:36: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淮安市 电信
发表于 2024-12-10 09:54: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电信

1644

主题

3万

帖子

38万

积分

教授

Rank: 21Rank: 21Rank: 21

积分
384054
发表于 2024-12-10 10:39: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1710

主题

5万

帖子

36万

积分

教授

Rank: 21Rank: 21Rank: 21

积分
362119
发表于 2024-12-10 10:42: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 联通

36

主题

446

帖子

4万

积分

大二

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40115
发表于 2024-12-10 11:24: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省滁州市 电信

356

主题

1133

帖子

3万

积分

大二

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35236
发表于 2024-12-12 07:32: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省青岛市 移动
肯定下了很大功夫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