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我整六十生辰,是与老伴两个人在家过的。简简单单,早上,我替自己和老伴各下了一碗鸡蛋面;中午,老伴多炒了两个菜;到了晚上,自个儿整了两杯。喝酒时,在上海工作的小侄女发信息来了祝贺,而儿子的问候还迟迟没有到来。
今天,本来想象往年一样,找家人聚一聚的,但今年是整六十,怕大家多心,想想还是算了。人老了,还是能不麻烦亲朋好友就不麻烦地好。
人这一生,最狠的刀子不是岁月刻在脸上的皱纹,而是某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的存在成了别人的负担。年轻时,总以为情谊似烈酒,愈陈愈香;到老了,才渐渐懂得,世间关系多是一杆杆秤,你有几斤几两,便得到那几分几许的温度。就像这秋凉时节树上的鸣蝉,声嘶力竭地唱完了盛夏,待到霜降时,这树上却连一片叶子都不愿为它而停留。
说出这样的话,可能会有人说我这话有些凉薄,会翻出亲人之间血浓于水的道理来反驳。可是,血若真地比水浓,那么这世间怎么会有那么多孤独老人守着一部部电话却等不来一声声问候?想头亲情这碗饭,光靠旧日里的情分早就凉透了,你得有能力时不时往灶膛里添上一把新柴才能维持下去那股温度。
世事明人眼,一个养家的男人,尤其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到了中年,他会时常觉得越来越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周围都是需要依靠他的人。其实,何止中年,当老年到来时,那种孤独会更刺骨,当年他托举起一大家子的有力的手,如今却连茶杯酒蛊都端不稳了,那些曾被他照亮的一个个家人,如今却连他们的影子都难以一见了……
所谓孝顺,也许只是一场与子女之间彼此心照不宣的交换,你养他小,他养你老,听着是一场轮回,实则是一种契约。是契约,那么契约最怕什么?最怕一方失去了筹码,一方也已淡忘了承诺。 当一个人渐渐老了,当他不能再为儿孙铺路了,当他絮絮叨叨的只有那些陈年旧事,亲情的天平也许早就斜进了累积的尘埃里……
天下能有多少子女能似当年父母对待他们那一般?老了老了,就不要对子女有多么高的期望。然而,多少父母错把自己的付出当存折,总想着连本带利收回温暖,却不知感情这东西最忌算账,越算越成了债。
养儿防老,不如去养好自己那一颗心。要让自己醒一醒,亲情从来不是雪中送炭的买卖,而是锦上添花的余韵。点灯的人终要学会在黑暗里自然成火,那点点灯光未必耀眼,但足以照暖你自己的三尺方圆。
放下酒蛊,摸着手机,缩回想拨儿子手机号的手。然而,不一会儿,儿子问候和祝福的电话终是来了。接完儿子的电话,泡上一壶茶,在茶烟袅袅间,我品着茶,也品味着余下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