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9时,天色阴沉、秋雨霏霏、冷风劲吹、气温骤降,但这突如其来的寒凉,却丝毫挡不住小朋友们探索未知世界的脚步。此时的洪泽湖博物馆门前热闹起来,12个亲子家庭陆续聚集在一起,在剪纸非遗传承人肖兴莉的讲解下,开启了探秘洪泽湖文化之旅。
推开博物馆大门,一尊栩栩如生的大铁牛呈现在眼前,其独特的形态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目光,也勾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
面对孩子们的好奇,剪纸非遗传人、博物馆讲解员肖兴莉老师慢慢道来: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 年),淮河再次爆发大水,河道总督张鹏翮受命治理黄淮运水系。工程结束后,为永镇水患,他于康熙四十年(1701 年)铸造了16 尊铁牛,分置于洪泽湖大堤、黄河及运河各险工地段。铁牛铸造历时四个月,每尊重约 2500 公斤。牛身铸有铭文:“维金克木蛟龙藏,维土制水龟蛇降。铸犀作证奠淮扬,永除水垫报吾皇”。有几个小朋友感到十分稀奇,用手在铭文摸来摸去,好像在解读一段来自遥远时代的神秘密码。
转过了两个弯,一座古城池模型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大家围着古城池模型仔细观察。这就是传说中的洪泽湖水下泗州城。远观城池布局整齐,没有一点凌乱之感,六座城门门楼高耸,特别是那四周的城墙,又高又宽,普遍高于城内的房屋建筑。近看城内灯光缭绕,房屋连片,多得无法数清。城内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流穿城而过。这样一座繁华的城市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繁华,什么时候被洪水淹没,对于大家来说是一个谜团。
看到大家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的光芒,肖兴莉解释道:“各位,这就是传说中的古泗州城!泗州城自唐朝初建,经历代扩建,至明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泗州城自建城以来,一直没能摆脱洪水侵袭的困扰,几百年间,黄河水多次决口淹城,淮河上游的洪水也一次次肆无忌惮地侵犯州城。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冬,洪水再一次淹没了泗州城,以后连年洪水不退,整个泗州城全部没入水中并再也没有露出水面,千年古城从此梦幻般地消失了。”
在 “天下粮仓”展区,小朋友们看到了近代各种农具,有犁、耙、风车等,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农耕时代的大门。 在一座颇具年代感的粮食囤子前,肖兴莉语重心长地说道:“小朋友们,农民伯伯们种田可是非常辛苦的。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水,所以大家平时要十分珍惜粮食。”,小朋友们都频频点头。
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当属互动体验区的剪纸非遗小课堂。肖兴莉说:“秋天到了,正是吃萝卜的季节,所以我们今天学习剪纸萝卜。”肖兴莉把剪纸诀窍写在了图案的旁边:“先剪外轮廓,再剪阴影部分。”
现场的小朋友全部动手剪了起来,其中,一位七八岁的小朋友,动作熟练,好像不只是第一次参加剪纸活动。她告诉我,她已经是第三次剪纸了,自己十分喜欢这项活动。当问到剪纸有什么经验时,旁边的一位小男孩插话说:“剪纸不难,静下心来就能做好!”
从洪泽湖的历史到渔业民俗,从静态展品到互动体验,洪泽湖博物馆里的每一处细节,都在 “大手” 与 “小手” 的触碰间,让千年水乡文明变得鲜活可感。这里没有枯燥的讲解,只有亲子间的轻声对话、孩子的欢声笑语,以及文明传承最温暖的模样。
本次活动由 洪泽区政协文艺新闻委员工作室、洪泽区新联会、洪泽区网络文化协会、洪泽湖博物馆主办、洪泽论坛承办,共有 12个亲子家庭参观。至今已累计组织参观活动 8期,探究洪泽历史,传承非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