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点,区中医院手术中心第一手术间的无影灯下,普外科主任周仕琳正凝神于高清显示屏。他的双手并未直接触碰患者身体,而是精准操控着几根细长的腹腔镜器械。没有传统开腹手术的大刀阔斧,仅仅通过几个钥匙孔般的小切口实施着一场决定一位急腹症老人命运的微创手术。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专注,周仕琳沉稳的指令声和监护仪规律的低鸣,是这里唯一的节奏。这正是周仕琳自2022年作为人才引进至区中医院后,为普外科带来的新常态。
扎根基层擘画新章 2022年,对于在外地知名医院拥有近20年丰富临床经验的周仕琳而言,是一个重要转折。怀揣着将先进微创技术与中医康复理念深度融合的理想,他响应号召,来到区中医院,肩负起普外科主任的重任。 普外科是一个以西医手术为基石、中医调理为特色的平台,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样的患者。周仕琳的到来,为科室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不仅带来了精湛的微创技术,更带来了敢于挑战高难度手术的魄力与信心。 微创巧解“耄耋”难题 “周主任,我母亲九十多了,我们实在不忍心看她受苦,可又怕她下不了手术台……”2023年,面对一位因严重腹痛和高烧入院的九十多岁高龄患者家属,周仕琳听到这份充满焦虑与期盼的诉求。患者被确诊为胆囊结石,高龄成为手术的最大风险。 传统开放手术对如此高龄的患者创伤巨大。周仕琳没有将年龄视为绝对禁区。他凭借稳如磐石的双手,通过几个小孔,精细完成了病灶切除。手术非常成功,创伤极小,术后结合中医特色康复疗法,老人很快康复出院。 勇克急危重症关隘 挑战接踵而至。同年,一位五十多岁的男性患者被紧急送入医院,腹痛难忍、全身蜡黄,高烧不退,生命垂危。检查结果显示为胆总管结石伴急性胆管炎、梗阻性黄疸。病情危急,若不及时手术,患者极可能陷入感染性休克。 此类复杂胆道手术,以往多采用创伤大、恢复慢的开放手术。但周仕琳艺高人胆大,决定采用先进的“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即在腹腔镜的宏观视野下打开胆总管,再引入胆道镜深入管道内部精准定位并取出结石。这对主刀医生的技术和团队配合是极大考验。手术中,周仕琳冷静指挥,双镜默契配合,成功清除了病灶。术后,他又巧妙运用中医药方,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胃肠功能、减轻黄疸。患者康复速度远超家属预期。 中西融合赋能科室发展 在周仕琳的带领下,区中医院普外科悄然蝶变,他带着团队共同研究学习,攻破一个又一个实践难题,团队也在日复一日的磨合中配合更加默契。科室主治医师沈华乔深有感触:“周主任来了之后,变化实实在在。不仅患者数量增加,手术‘含金量’更高了,以往需要转诊的复杂病例现在都能解决。科室管理更规范,团队学习氛围浓,大家充满干劲儿。” 从开放到微创,从单一西医到中西融合,周仕琳以一把手术刀,为患者祛除病痛;以一颗仁爱之心,温暖无数家庭;以一份创新担当,引领科室迈上新台阶。
- END - 转载来源:洪泽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