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点的区中医院耳鼻喉科,诊室里人头攒动,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艾灸味。科主任刘文娣的身影格外忙碌:问诊、查体、贴敷……手上的活儿一刻没停。 跨越时光的回响 “三伏贴是中医‘冬病夏治’的经典疗法。”刘文娣介绍道,“通过在三伏天将药膏贴于特定穴位,调节人体平衡,增强免疫力,对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喉源性咳嗽等治疗效果显著。高峰期,我们每天要贴三十多人。” 诊室里的姑娘小张就是刘文娣的“老熟人”之一。十三年前,年仅6岁的小张饱受哮喘和严重鼻炎的折磨。“在南京治疗过,效果不理想,费用也高。”小张母亲回忆道。回到洪泽找到刘文娣后,她为小张量身定制了长期调理方案:夏天贴三伏贴固本,冬天服膏方培元,平日辅以中药和针灸。多年的坚持终见成效:小张的体质明显增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连感冒都很少发生。今年夏天,这个曾经被疾病困扰的女孩,更是成功考入了理想的大学。如今,小张的妹妹也成了刘文娣诊室的“常客”。“姐妹俩的体质相似,有了姐姐的经验,我毫不犹豫地把小女儿也托付给了刘医生。”张妈妈的话语里满是感激,“效果一直很好,而且医院离家近,就医方便,费用也降低了不少,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治病更要治心 刘文娣深谙中医“身心一体”的精髓,总能在治病的同时,留意到患者未言明的心结。这天,64岁的李阿姨最初是为些轻微的耳鸣不适而来,但细心的刘文娣发现,阿姨眉宇间锁着更深的忧愁,言语间也透露出挥之不去的疲惫。 “刘大夫,我这耳朵嗡嗡的倒还好。”李阿姨叹口气,话锋一转,“就是这手脚关节总觉得浮肿发胀,疼得人心里也闷闷的,晚上更是睡不踏实,两三点就醒。”她下意识地揉了揉手腕,显然这才是她真正的困扰。 经过详细检查和问诊,刘文娣判断李阿姨的关节本身并无大碍。“阿姨,您这关节的不适,报告单也显示是常见的‘退行性改变’,中医看来呢,更多是年纪渐长,脾胃功能弱了些,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导致的。日常注意补钙、活动活动就好。”她耐心解释着检查结果。 这番体贴入微的解释和疏导,终于让李阿姨紧绷的眉头舒展了些许,心中的担忧似乎也减轻了几分。 看见中医的魅力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中医治疗往往意味着“慢工出细活”。然而,在刘文娣的行医生涯中,中医展现的速度与力量,常常令人惊叹。 一位年轻女孩因颞下颌关节错位,连张嘴都疼。刘文娣一边温和地和她聊天,分散其注意力,一边双手已悄然搭上她的颌骨。指尖沉稳而轻巧地探索、发力,就在看似不经意的触摸与交谈间,错位的关节已然归正。当刘文娣示意女孩再试试张嘴时,女孩下意识地做了个动作,随即愣住了:“哎?没那么疼了?”困扰多时的问题,就这样在轻柔的手法中迎刃而解。 “这就是中医的魅力。” 刘文娣的眼中闪烁着笃定的光芒,“它绝非仅有慢调细养的‘远’功,同样能以精准的手法与技艺,在瞬息间化解病痛,展现出令人信服的‘速’效。这‘速’与‘远’,共同承载着中医守护健康的深厚底蕴。” 夕阳的余晖渐渐隐去,诊室的灯光次第亮起。早已过了下班时间,刘文娣依然俯身案前,耐心解答着最后几位患者的疑问。寒来暑往,这间小小的诊室,那盏常亮的灯,就这样默默见证着一位医者对“仁心仁术”最朴素的践行。她心中所念,不过是尽己所能,守护好这份传承,让中医的智慧之光,照亮更多群众的健康之路。 转载来源:洪泽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