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线’不见了,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既方便又安全,小区形象也提升了。”日前,洪泽区高良涧街道小区治理服务中心主任曹黎明指着新安装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棚笑着说道。这是洪泽区“社区管小区”基层治理成效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洪泽区创新探索“社区管小区”基层治理模式,成立集信息系统资源共享、问题收集研判处置、治理队伍集中调度等于一体的小区治理服务中心,将主城区18个社区(村)划分为6个片区、130个网格,涵盖全部208个小区(生活大院)。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担任片区党总支书记,统筹协调片区事务;216名社区(村)干部常态化下沉小区办公,及时将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中心,复杂疑难问题集中会办,“一站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小区车位改造后车辆停放整齐划一 聚焦难题
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洪泽区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着力破解居民小区充电、停车、维修、收费、管理五大难题,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小事情不出小区、难一点的不出社区、复杂问题不出中心。基层的问题尽可能都在基层解决,这是我们探索‘社区管小区’模式的目标。”高良涧街道党工委书记邵加成说。 “以前车位太少,只好停在消防通道或者绿化带里,经常因此和物业争吵。现在小区增加了几百个车位,再也不用担心下班回家没地方停车了。”中兴名都小区业主翟女士高兴地说。中兴名都小区建成于2010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区车辆越来越多,目前已有1000余辆,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群众反映强烈。通过今年上半年的内部改造,小区新增停车位550个,居民再也不用为停车难烦恼了。 小区新建的电动汽车充电桩 构建闭环
保障中心高效运行 今年春节期间,从外地回家过年的谢先生开心地打开家门,眼前的景象让他目瞪口呆。原来,下水道溢出的污水淌满整个房子。接到投诉电话后,高良涧街道小区治理服务中心紧急协调消防、住建、物业等部门单位人员赶到现场,利用高压水枪疏通下水管道,仅用半天时间就解决了问题。“像这样的难事,放在过去,估计不会这么快得到解决!”谢先生感慨道。 “现在,社区干部全部下沉小区找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群众满意度自然就上来了。”高良涧街道小区治理服务中心副主任谢可干笑着说。同时,区城管、住建、消防等部门选派党员骨干13人到小区治理服务中心驻点办公,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有效改变以往街道在基层治理中唱“独角戏”的局面。 据介绍,该区通过构建两个闭环流程,保障小区治理服务中心高效运行。一方面,融合12345政务服务热线、网格一体化、数字城管、线上媒体论坛等平台工单事项,由小区治理服务中心统一调度,社区干部靠前处置,形成“自上而下”的闭环;另一方面,社区干部、基层网格员、物业通过常态化巡查,对现场难以解决的问题上报小区治理服务中心,小区治理服务中心通过建立重难点问题会办机制、召开区级部门联席会议、推行综合执法进小区等多项举措,集中解决各类疑难问题。 小区新建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棚 全面摸排
系统思维解决“一类事” “我们摸排发现,洪泽主城区有45个10年前交付的老小区,‘停车难’问题尤为突出;有11个小区的地下车库长期闲置,资源没有利用。”高良涧街道小区治理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君介绍,遵循“盘活存量、挖掘增量、长效管理”原则,对“停车难”小区实施综合改造,包括利用闲置区域、优化车位布局、升级道闸系统,并协同公安部门在满足条件的小区周边道路增设车位,有效缓解居民停车难问题。今年上半年,洪泽城区新增停车位1350个。 此外,针对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问题,该区加快充电棚建设,第一批60个高层小区已完成13000个充电接口的安装,第二批57个多层小区充电棚正在建设,预计10月底完成12000个充电接口的安装,届时基本化解小区充电难问题。针对维修难问题,小区治理服务中心会同住建部门优化维修资金应急审批流程,审批时间缩至1个工作日,确保应急维修响应率达100%,机制优化以来共处理129起应急维修事项,涉及外墙维修42起、电梯维修11起、房顶渗水35起、管道维修41起。 今年5月以来,高良涧街道领导班子成员、社区干部等人员下沉一线,排查占用消防通道、电动自行车充电、公共环境秩序、特种设备维护等问题453条,目前已整改到位407条,并进行分类研判,推动问题从“一件事”解决延伸至“一类事”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