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仿佛与锅铲灶台有天生的缘分,50岁的他,其中从事厨师职业33年,灶台烟火成为他生命的日常;他意志坚强,百折不挠,三起三落的经历未曾压垮他对餐饮事业的执着,人到中年终于迎来了自己事业的春天;他秉持初心,践行理念,“顾客至上”四个字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刻进骨子里的信仰。他就是洪泽城区东三街北端旺街特色菜馆的掌舵人王学孝。
王学孝,1976年1月生,淮安区博里镇人。1993年6月,初中毕业于洪泽县第二中学。毕业后,年仅17岁的他怀揣着对远方的憧憬,在亲戚的带领下前往上海,进入一家酒楼开始了打工生涯。
初入社会的打工生活远比想象中艰辛,彻底打破了他来上海前的幻想。那时的他几乎每天都要工作14个小时,高强度的劳作让身体疲惫不堪。每当员工吃饭时,他最大的愿望不是填饱肚子,而是想好好睡上一觉。但也就是在这段辛苦的日子里,他敏锐地观察到:大厨工作时间短,工资待遇更高,说话更有分量。从那一刻起,一个念头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他要成为一名受人敬重的大厨。
目标明确后,王学孝在工作中变得格外投入,无论是清洗厨具、备菜打杂,都做得一丝不苟。他的机灵聪慧、踏实与勤劳被酒楼里一位经验丰富的上海厨师刘师傅看在眼里。刘师傅十分欣赏这个肯吃苦的年轻人,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擅长的广式点心制作技艺传授给他。仅仅几个月后,王学孝就已熟练掌握各类广点的制作技巧,在点心档口挑起大梁。
勤劳的人总是受人欢迎,一年后,王厨师长带他转到另外一家酒楼工作,随着工作职务的调整,他的月工资也从最初的800元涨到了2000元。王厨师长待他如己出,教他做上海点心、上海菜等,王学孝厨艺迅速长进。
在此后的8年里,虽然工作地点不断发生变化,但是王学孝始终跟着王厨师长,他们成了一对“黄金搭档”,形影不离。
“女大当嫁,男大当婚。”27岁的他依然没有谈恋爱、结婚生子的念头。2003年春天,在父母的撮合下,他与洪泽当地的曹姑娘相亲了。曹姑娘对他早有所闻,他的聪明、真诚、上进,正是她心中期待的模样。而他也在见到曹姑娘的第一眼便动了心:曹姑娘质朴、大方、善良,特别是那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仿佛能看透世间一切,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从相遇、相识到相知的过程,也是两颗年轻的心对生活、未来产生共鸣的过程。2004年春天,他们在城区东二街菜场对面租了一间40多平方米的门面房,经营一家名为“真情饭店”的饭店。初衷既是对爱人的深情坚守,也是对每位顾客的坦诚相待,希望靠勤劳和技能拼出一番天地。
饭店开张后,他们分工明确:王学孝掌勺把控菜品口味,曹燕霞负责接待顾客、打理日常事务。或许是菜品实在、价格公道,又或许是他们俩待人亲和的态度打动了来往顾客,“真情饭店” 的生意渐渐红火起来,回头客越来越多,这一经营就是两年。
两年的积累让他们有了更大的底气,也催生了扩张的想法。2006年,他们投资8万余元,选择了一个面积200多平方米的金色家园门面继续经营饭店,满心期待着事业更上一层楼。可谁也没料到,看似红火的表象下却藏着危机,欠账高达80%以上,经营一年的饭店因为资金链断裂而被压垮。夫妻俩第一次尝到了人生的苦涩与失败,曾经的憧憬在现实的重压下暂时黯淡。
2008年6月,夫妻俩又重新站了起来,租赁了洪泽区第二实验小学东南角80多平方米的门面房。这次他们打定主意,宁可生意不做,也绝不赊账。经营模式的改变并没有影响生意的火爆,他们又一次感受到了拼搏的快乐。然而两年租期届满,他们不得不搬出,两年的收入几乎变成了带不走的装修,他们又一次跌入了谷底。
2010年往后的两三年里,时光像一口慢炖的老汤,在王学孝的生命里静静沉淀,选择成了最大的难题。继续开饭店怕重蹈覆辙,不开饭店、放弃餐饮,王学孝一万个不死心,那份对餐饮的执念早已刻进了骨子里。其间,他和朋友到别人家饭店就餐时,第一时间就是到后厨看看,望着别人灶台上跳动的火焰、翻飞的菜肴,他眼神里满是渴望,多么想重新站在灶前,为顾客制作一桌丰富的菜肴。
2013年6月,曹燕霞发现东三街北端一处100多平方米闲置多年的门面房,这让她眼睛发亮。“我们再试一次!” 她把想法告诉丈夫王学孝时,王学孝当即拍板:“你想干,我就陪你。” 他们在奋斗中成长,租赁期延长到三年。可开业后的六个月,成了他们一生中最漫长的寒冬。每天营业额仅有七八百元,夫妻俩心里凉凉的,甚至产生了出去打工的想法,但想到15万元全部家当的投资,又咬牙把出去的念头咽了回去。
老天不会亏待善良、上进的人。半年后生意逐渐回暖,一天比一天更好了,经过三起三落的他们终于站稳了脚跟。这时他们终于明白: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一切的磨难都只为今天的成功作铺垫。
其实,王学孝夫妻俩的成功有其深刻的原因。对于食材的选择,他近乎苛刻。猪肉、羊肉、牛肉必须选用当天现杀的,而且进货渠道多年不变。他说:“新鲜的菜肴味道、口感肯定不一样。”他的这份坚守与担当,不仅维护了顾客的利益,更为旺街特色菜馆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做人乃是立身之本,而烹饪技术亦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王学孝在长达33年的烹饪生涯中,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开始专注特色菜肴的精心烹制。历经岁月的磨砺与沉淀,他所制作的猪头肉、臭豆腐肥肠、酸菜鱼、一品豆角等菜肴,因美味声名远扬,引得众多食客慕名前来品尝。
在烹饪烧制过程中,王学孝有其独特的经验与诀窍。猪头肉的腌制到半风干状态,下锅前在水中浸泡24小时,为了保持出锅的猪头肉良好的口味,他经常不是用刀切,而是用手撕,这样的肉带着纤维的韧劲,越嚼越香。酸菜鱼切片控制五六厘米长,下锅前鱼骨先熬出浓白汤底,下鱼片时火候必须收小,在汤里浸煮30到60秒就盛出。一品豆角更是 “认死理”,必须选带着硬度的新鲜青豆角,遇上青豆角达不到标准,这道菜便会果断“下架”,绝不凑数。与此同时,火候的掌控在他手中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努力让每一道菜肴都成为舌尖上的艺术佳作。
王学孝非常在意顾客反馈。顾客的点赞能让精神饱满,浑身充满力量;顾客的批评他会心里放不下,整夜睡不着觉,直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止。
谈到最开心的事情那就是每天有四面八方的顾客上门,回头客占到80%以上,其中不乏10多年的老顾客。许多老顾客变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曾经有几位老顾客提出与他合作开大饭店,提出者看中的是他的人品、菜品,但王学孝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开饭店赚赔无怨无悔。如果与朋友合开,赚了皆大欢喜,赔了会生出各种矛盾,甚至反目为仇。
33年灶台生涯不是煎熬,而是热爱的沉淀。王学孝用一道道热菜暖胃,用一份份真诚暖心,生动诠释着 “顾客满意就是我最大的追求”的朴素誓言,也在平凡的餐饮岗位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不凡故事。
(韩夕玉)
门店地址:
洪泽湖大道82号 预订电话: 133014022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