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1日,由洪泽湖博物馆与洪泽论坛共同组织的非遗体验活动在洪泽湖博物馆拉开帷幕,22位身着各色夏装的小朋友,带着好奇与期待,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趣味横生的非遗探索之旅。
上午九点,博物馆的非遗工作室人声鼎沸,制作非遗糖画课开始了。担任今天讲课的是洪泽区洪泽湖状元糖画非遗传承人李海波 。10年来,他先后参加各类非遗展示活动50余次,走进幼儿园60余次,累计向2000余名儿童传播了糖画非遗知识。
他用勺子把铁锅里的糖搅拌均匀,再用勺子舀入了半勺糖汁,在白色的铁制平板上开始作画了。先粗后细,先外后内,三十多秒后,一把大刀和“福”字便成功了。福子的位置十分讲究,避开锋利,位于刀柄下方,与“木”融为一体。李海波向小朋友说这叫“福”到了。
一次成功的演示立即激发了小朋友们的兴趣。许多小朋友围上来想亲手试试。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排在了第一位。在李海波老师的帮助下,画了一个硬币大小的圆,白色的捧子在圆上按了一下,一个棒棒糖成功了,小女孩十分开心。
糖画充分挖掘了孩子们的天性。一位大约十岁的小胖子举手对李海波说:“老师,我想画个小燕子。李海波懂得小朋友的想法,他握着小胖的手,一会儿燕子翅膀成形了,头、肚子、尾巴分别也出现了。随着最后一笔眼晴的画成,一只小燕子仿佛从平板上飞了起来
转过非遗工作室,推开博物馆大门。一尊黑色的铁牛展现在孩子们的前面。讲解员说:“九牛二虎一只鸡是洪泽湖古老的传说,它们都是用来镇压水怪、保佑百姓平安的。传说如果铁牛流泪了,那一年就要发大水。”孩子们不禁对铁牛产生了好感,纷纷用手去摸摸。
往里刚走十多步,一座城池模型便位于面前。城池街道纵横交错,房屋相连,灯光闪烁,仿佛听到了当年熙熙攘攘的车马声和叫卖声,充满了烟火气息。讲解员的介绍更拓展了孩子们的眼界。她说:“洪泽湖里像这样的大小城池有9座,其中泗州城规模最大,当时与杭州、扬州齐名。由于洪水不断侵袭,城墙不断增高。直至康熙十九年泗州城被全部淹没。”听到这些,孩子们露出了惋惜之意。
走进中间展厅,玻璃展柜里陈列的一件一个巨大的香牙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好奇,长约2米。香牙哪里来的,什么时代的。讲解员给出了答案,她说:“这枚象牙化石是1993年在朱坝境内被挖掘出土的。据专家考证,距今已有100万年左右。这说明那时的洪泽是一个植物茂盛,大象横行的地方。”
博物馆的大门缓缓关上,但孩子们带走的不只是糖画。那些听过的故事、看过的手艺,而在他们心中,正悄悄搭建起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
文:韩夕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