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洪泽区人民医院门诊楼二楼疼痛科,只见三间诊疗室人来人往。这时不过早上8点多钟,所有的针灸床上躺满了亟待救治的患者,病房外的走廊椅子上也坐满了等待的人们。一位身着白大褂的医生半屈着身子,随着选穴、定位、刺入、捻转、提插等一系列娴熟动作,患者沉睡的气血仿佛被唤醒,这位医生便是王鹏。
王鹏虽年轻却有着令人惊叹的医术。他不做广告、不挂招牌,无论调至哪家医院,总有许多患者追随着他的脚步,甚至有人驱车百里只为求诊。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带着这份好奇与敬意,笔者最近对他进行了一次专访。
王鹏,1985年8月生于山东省泰安市。小时候,他曾因体弱多病经常去医院输液治疗。有一次父母将他带到一位老中医面前。老中医采用传统的烙疗技法为他施治。仅仅一次治疗后,他的身体抵抗力驱逐步增强。在那时,年幼的王鹏深深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力量,一粒成为中医为他人解除病痛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种下。
2008年9月,从中医药大学毕业的王鹏怀着对中医的热爱,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成为当时洪泽县共和卫生院门诊室里最年轻的临床医生。
诊室里,每天都能看到扶着腰背蹒跚而入的急慢性疼痛患者。当时,这类病症普遍采用药物治疗,但效果不尽人意。看着患者长期服药却依旧疼痛难忍,王鹏心急如焚,作为中医学专业的科班生,他深知针灸、推拿等中医外治法在治疗疼痛方面的独特优势,他决定在医疗实践进行探索前行。
他一头扎进临床,白天为患者诊治,晚上查阅资料、钻研医术。每一次针灸,他都仔细观察患者的反应;每一个病例,他都认真总结经验。在不断的实践与摸索中,他的针灸技术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患者在他的治疗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013年12月4日,某患者不慎从3楼失足坠落,被家人救起后最终转入某三甲医院。月余花费 10余万元后被告知病危,于2014年1月5日出院转入共和卫生院急诊观察处理。得知情况的王鹏想,不救后果不堪设想,救还有一丝生的希望,他决定放手一搏。当王鹏把自己的想法与患者家人沟通时,悲伤的家人也不愿意放弃,希望奇迹能够创造。
治疗期间,王鹏根据病情情况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经过多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奇迹终于出现了,患者最终康复出院,这一成功病例在当地广为流传。
随着该病人的康复出院,慕名来找王鹏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在此后的几年里,不仅有洪泽东南片的患者,还有来自金湖县的陈桥、吕良、黎城等镇、盱眙县的马坝镇、安徽天长等地的患者。他们跨越地域,只为寻求这位年轻中医的妙手回春。
在疼痛治疗领域,王鹏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在诊疗过程中他发现,与刃针技术相比,普通针刺存在等待时间长、治疗效果缓慢、患者依从性差等不足。而刃针技术是在传统针灸的基础上,结合针刀疗法发展而来的一种治疗急慢性颈肩腰腿痛的独特方法。临床实践表明,运用刃针治疗各种痛症具有治疗时间短、疗效佳、患者痛苦小且依从性高的特点,因此深受患者欢迎。
刃针技术看似只是简单的扎针,但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学问和丰富的经验。王鹏深知每一针的角度、深度以及行针的手法,都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他常常利用休息时间研读新的技术资料,积极参加线上学习交流活动。随着行医时间逐渐地增长,王鹏又对揿针、浮针、醒脑开窍针等针刺疗法了熟于心,合理高效的运用到各项疼痛治疗当中。
今年6月14日上午,来自张家港的张先生被家人用轮椅推进了王鹏的诊室。多年的腰椎间盘突出并伴有坐骨神经痛让他痛苦不堪,腰部剧烈疼痛,弯腰、转身都成了奢望,常常彻夜难眠。王鹏接诊后,仔细询问病史,检查病变部位,排除禁忌症后,决定采用刃针对症治疗。
治疗过程中,王鹏一边施针,一边轻声安抚:“别紧张,放轻松,不会太疼的。” 话音未落,针尖已精准地刺入病变部位。
不到三分钟,治疗结束。“您试着动动,慢慢站起来。”王鹏搀扶着他。张先生迟疑地将脚放回地面,慢慢地站直了竟然不怎么疼了。他试着迈出一步,又一步……那份久违的轻松感如同潮水涌回曾经剧痛的躯体。笑容像冲破阴霾的阳光在他脸上豁然绽放。张先生激动地竖起大拇指:“神医!真是神医啊!”
然而,行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面对一些疑难病症时,王鹏也会遇到挑战。有位患有顽固性面瘫的患者,四处求医问药,病情却一直不见好转。患者来到王鹏的诊室时,情绪十分低落,对治疗也缺乏信心。王鹏没有急于治疗,而是先和患者聊了很久,耐心倾听他的痛苦与无奈,给予他鼓励和安慰。之后,王鹏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大胆尝试不同的治疗方法。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治疗,患者的面瘫症状逐渐改善,最终基本恢复正常。患者激动得热泪盈眶,为王鹏送来了一面写着 “妙手回春,医德高尚” 的锦旗。
精湛的医术是王鹏的名片,但真正支撑这16年行医路的是他那颗金子般的“仁心”。走进他的诊室,他永远洋溢着温和的微笑。那双眼睛望向你时,总带着感同身受的关切与理解。从医16年来,收到的锦旗自己也说不清多少面。
曾经有一位身患重病的老人,因为家庭贫困,对治疗费用忧心忡忡。王鹏不仅耐心地安慰老人,让他不要担心费用问题,还自掏腰包为老人垫付了一部分医药费。这样的事情在他的身上经常发生,若不是患者执意还钱,这些温暖的故事或许永远都不会被人知晓。
十六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这期间,王鹏在乡镇卫生院工作了十五年,并多年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忙碌的工作使他很少有时间回山东老家看望父母,每次与父母视频,看到父母鬓角新添的白发,听着语音里关切的话语,愧疚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好在在洪泽区人民医院工作的妻子,主动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让他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在王鹏心中,救治更多的患者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就是对妻子、儿女最好的爱。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洪泽,乃至更远的地方,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病痛来了,就去寻那个会用“针”说话的王鹏医生。王鹏的付出和奉献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他被聘为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基层中医药服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被评为淮安市“533”临床医疗骨干人才,洪泽区名中医,淮安市优秀全科医师,洪泽区“五一”劳动奖章。
十六载春秋,十余万人次救治,王鹏手中的银针是解除病痛的利刃,更是传递温暖的桥梁。银针起落间是妙手回春的奇迹,更是永不褪色的医者初心。
(韩夕玉、李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