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时,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梁浩走出手术室,他脱下手术衣,轻轻活动了下有些发酸的肩膀。这样的场景,在他三十二年的从医生涯里已重复了上万次。手术室的无影灯,见证了他从青涩医生成长为科室带头人的每一步。
技术的精进者:从开放走向无创 梁浩的成长最直观地体现在科室发展和技术革新上。在他的带领下,洪泽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已成为淮安市临床重点专科,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全膀胱切除等手术已成为这里的常规项目。诊疗的核心,是以微创甚至无创的理念,循着人体的自然腔道而行。 “我参与了科室从开放手术到微创,再到如今追求无创的完整技术跃迁。”梁浩介绍道,语气中带着见证者的自豪。这种跃迁带来的改变是革命性的:患者的创伤显著减小,手术时间大大缩短,术后恢复速度加快。“如今,普通病人术后三到四天就能出院,部分病人甚至手术当天就能回家休养。”技术的精进,不仅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更不断拓展着梁浩对医者使命的认知边界——从传统的“救死扶伤”日益延伸至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他的医治对象,也从初生婴儿跨越至耄耋老人。 精湛的医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无数次挑战与突破中淬炼而成。回顾三十二年的从医路,梁浩心中藏着两个特殊的病例,记录着他不同阶段的成长与担当。 2000年的一个深夜,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梁浩召回医院。一名新生儿因剧烈呕吐、腹胀如鼓被送来。多科室紧急会诊后,确诊为先天性肛门闭锁伴肠梗阻,幼小的生命危在旦夕,必须立即手术。然而,手术风险巨大。“婴儿太小了,气道狭窄得像麦秆,麻醉和术中极易发生气道阻塞。”梁浩至今记得手术室的紧张气氛,“肠道闭锁处组织异常脆弱,稍有不慎就会穿孔感染。”无影灯下,气氛凝重。梁浩在放大镜下屏息凝神,进行着精密的操作。当看到墨绿色的胎粪终于从新造的肛门顺利排出,婴儿微弱的哭声在病房响起,梁浩才感到自己紧绷的神经缓缓舒展。这是早期职业生涯面对极限挑战的惊险一课,锤炼了他临危不乱的定力与精细操作的本领。 时光流转至2022年,一位年过五旬的女性患者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效果不佳,最终找到梁浩。她面容憔悴,肾脏积脓已有时日,腹部已隆起包块,CT片显示右肾严重积脓,必须立即手术。打开腹腔,情况比预判的更为棘手:病变的肾脏与周围肠管严重粘连,剥离时稍有不慎便会损伤肠道,甚至需切除部分肠段进行重建。梁浩带领团队,在无影灯下开始了漫长而精细的分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汗水浸透了手术衣。整整十个小时后,这场艰难的手术才宣告成功。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这例复杂手术的成功,展现了他数十年经验积累后面对复杂情况的强大掌控力与团队领导力。 日复一日的实践积累,让梁浩的医术日益精进,也推动他完成了从技术骨干到团队核心的角色转变。“梁主任每年要完成近千台手术,平均一天两三台是常态。”科室主治医师武星星说道。在武星星和同事们眼中,梁浩不仅是技术精湛的“定海神针”,更是科室的“粘合剂”。“梁主任医术没得说,关键是对人和善,特别关心我们年轻医生的成长。”武星星说,“他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分享最新的文献和手术视频,想办法增强科室的凝聚力。” 从专注于自身技术提升的医生,到成为培育后辈、凝聚团队的领路人,梁浩深知,个人的优秀固然重要,但团队的强大才是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作为学科带头人,梁浩的目光投向更远处,他正带领泌尿外科朝着更精细化的亚专科方向发展。“只有做强做细,才能实现精准医疗,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更匹配更优质的服务。” 手术室的门再次开启,护士探身提醒下一台手术准备开始。梁浩利落地起身穿上手术衣,步履沉稳地走向那个他站了三十二年的位置。无影灯再次亮起,柳叶刀的微光在指尖闪烁,在人体最精密的腔道中,继续一场无声的耕耘。 转载来源:洪泽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