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当夜幕降临,在洪泽湖欢乐广场大鼎北侧总能看到一个精神矍铄的身影。他手握自制的水笔,在地面上挥毫泼写。随着他稳健有力的笔触在地面上自如游走,《兰亭序》化作清晰的水痕徐徐展现在眼前。那神采飞扬、流畅洒脱的书法作品,让观者真切感受到中华书法艺术的魅力与永恒。执笔书写者就是原洪泽县印刷厂退休职工贾社昌。13 年来,他将对书法的热爱融入到每一笔划之中,让传统书法在烟火气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贾社昌,洪泽区老子山镇人,1955年4月出生,1976年4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原顺河砖瓦厂、洪泽县鞋帽厂、洪泽县印刷厂工作,直至退休。
青少年时期,他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喜爱收藏名家字帖。 他收藏的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等名家字帖近百本,字里行间的风骨与神韵,早已在他心中播下艺术的种子,历经岁月滋养,终待破土而生。
2012年,因所在工厂经济效益下滑,工作节奏放缓,贾社昌迎来了更多属于自己的闲暇时光。他终于能沉下心来练书法,日子在墨香中过得充实而快乐。
在书法艺术的探索道路上,贾社昌深受同厂书法爱好者周师傅的影响,学习自制水笔。为了试验自制水笔的书写效果,他来到当时的洪泽县世纪广场,那平整的大理石板便成了他天然的“宣纸”。当笔尖触碰到石板的那一刻,他仿佛开启了一段全新的旅程,这一试,便再也停不下来。
贾社昌对书法练习有着明确的思路,先从赵孟頫的楷书练起。他认为赵孟頫的字体结构非常严谨,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基本的笔画结构和顺序规律。
两年后,贾社昌的地书技艺更上一层楼,他转而学习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他说:“《兰亭序》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其笔法多变、结构自然、气韵流畅,将行书的灵动与雅致发挥到极致,是学行书不可逾越的经典标杆。”
13年来,他几乎每天临摹一遍《兰亭序》,《兰亭序》324个字烂熟于心。再看他的地书作品,无论是字体的形态,还是所展现出的神韵,都与《兰亭序》极为相似。他说:“《兰亭序》开篇工整有序,写到后面灵感如泉涌般袭来,变化多端,走笔愈发活跃,一气呵成。每当我沉浸在临摹的过程中,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下来,只剩下我与这笔下的文字。此时,世界好像变成了我一个人的,而我,也仿佛变成了世界的全部。”
练习地书绝非易事,既需扎实的书法功底,又考验体力与耐力。水笔通常一斤多重,刚练的时候10多分钟手腕就受不了。但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日复一日地坚持练习,腕力逐渐增强。如今,他正常书写一个半小时不在话下。
练字贵在坚持,贾社昌深谙此道。夏天晚上,石板上像蒸笼一样,还有蚊虫叮咬,但他没有退却;冬天,寒风刺骨,手常常被冻得通红,他从未放弃。他在坚持中找到了自信、快乐、健康和归属感。
在学习练习过程中,贾社昌发现自己的基本功还欠火候。为了提高自己的书法艺术水平,特别是间架结构的掌控,白天他用钢笔在白纸上练习空心字,前后累计练了五年多,写了400多本自制的练习本,他的大拇指、食指、中指都磨成了厚厚的老茧。通过练习,他对汉字笔画架构、放笔、转笔、调锋、收笔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时间一长,觉得字越写越顺,越写越洒脱,对古帖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也更加体会到学无止境,永远没有骄傲的资本。
随着时间的推移,贾社昌的地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他的字刚劲有力,又不失灵动飘逸,既有楷书的端庄大气,又有行书的流畅洒脱。从简单的诗词到长篇的古文,他都能信手拈来。13年的坚持,让他从一个书法 “小白”,蜕变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地书达人。
贾社昌的地书不仅是一种个人爱好,更是他传递文化、分享快乐的方式。在练习的过程中,他发现许多家长和小朋友也渴望学习书法,却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和指导。于是,贾社昌萌生了免费教大家写地书的想法。他在广场设立了一个简易的“书法课堂”。只要有人愿意学,他都倾囊相授。从握笔姿势到笔画书写,从字体结构到章法布局,他耐心细致地讲解,手把手地指导。
13年来,贾社昌的学生来自各行各业,有退休老人、上班族、学生等。据不完全统计,贾社昌带过的弟子近200人。这些弟子不仅学到了地书技艺,更从贾社昌身上学到了坚持和对生活的热爱。
一位上班族王女士感慨道:“工作压力大,跟着贾老师学地书,让我找到了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看着自己的字一天天进步,特别有成就感。贾老师的耐心和热情,也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一位四年级的学生家长说:“孩子在大班和一年级期间跟贾老师学习地书两年多。起初,送孩子去学地书,只是因为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但没想到,学着学着,孩子对书法的兴趣愈发浓厚。不仅字写得越来越好看,更有成就感,而且学习的专注力增强了,变得更加沉稳、有耐心了。”
一位洪泽区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小学生说:“以前觉得书法又古老又无聊,是贾爷爷让我改变了看法。跟着贾爷爷学习地书后,我发现书法就像一场奇妙的冒险,每一笔都能创造出不一样的精彩。现在,我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学校的书法比赛中多次获奖,还上了学校的大显示屏。贾爷爷对书法的热爱就像一颗火种,点燃了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回顾这13年的地书历程,贾社昌感慨万千。他说:“地书就像是我生命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退休后的生活。它让我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体会到了分享和付出的快乐。”
(作者:韩夕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