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潮涌·非遗焕新 展非遗之美,绽文化之芒 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时代浪潮中,蛋雕、草编和剪纸这三项古老技艺,宛如熠熠星辰,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厚重记忆。洪泽湖产业学院近日举办为期一周的“大湖潮涌·非遗焕新”活动,以独特视角开启了文化传承新篇。下面,非遗传承人将带领我们一起走进这奇妙世界,感受指尖上绽放的非遗之美。 蛋雕—蛋壳上的立体诗篇 蛋雕传承人站在讲台上,目光坚定而热忱,向同学们讲述着蛋雕这门古老技艺的前世今生。 讲台上,几个蛋雕作品静静陈列,它们造型别致,有的在小巧的蛋壳上刻画出精致的花鸟图案;有的雕琢出复杂的人物故事。这些作品,宛如时光的琥珀,凝固着传统手工艺人的精湛技艺与无限创意。 随后,同学们用黏土练手,他们凭借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手工技艺,将黏土打造成风格各异的作品。 一个个造型可爱的卡通玩偶,每一件黏土作品都蕴含着创作者的独特匠心,散发着别样的魅力。 烙画 在没有颜料的世界里,如何勾勒万物之美?烙画给出了惊艳答案!以火为墨,以铁为笔,在木板上轻轻游走,高温熨烫出的碳化痕迹,晕染出一幅幅古朴画卷,一场跨越千年的艺术传奇。 景泰蓝 景泰蓝,中国传统特种金属工艺的瑰宝,有“一件景泰蓝,十件官窑器”的美誉。它从元朝走来,在明朝景泰年间声名大噪。繁复的制胎、精妙的掐丝、绚丽的点蓝……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匠人的心血,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 做校徽 当这承载着学校精神与文化的校徽,遇上景泰蓝工艺,碰撞出的是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之美。它不仅是学校的象征,更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让同学对学校的热爱又多了几分。 草编—自然馈赠的灵动韵律 在充满知识氛围的教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之旅正在展开。非遗传承人站在讲台上,手中握着棕榈树叶,为同学们开启了草编艺术的大门。 王老师一步步示范,棕榈树叶在她手中灵活翻转。同学们全神贯注,紧跟老师的节奏,将叶片缠绕、穿插。 将棕榈叶对半撕、修整去边、搓成条、穿过去、一拉,一条鱼尾巴出现了。 继续演变...最后在大家的手中,从平凡的叶片,逐渐蜕变为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作品。 草编 蚂蚱/ 金鱼 从一株普通的野草,经过层层工序,变成一件实用又美观的草编作品,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手艺人的心血。草编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与自然对话的方式,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感受慢工出细活的美好。 剪纸—旋转指尖上的艺术 拿起剪刀,一张红纸在指尖翻转,随着剪刀的起起落落,纸屑飘落,一个个图案逐渐清晰。这不仅是手与纸、剪刀的对话,更是我们与传统文化的深度交融。 剪纸 一双巧手、一把剪刀,剪出生活的诗意,每一处镂空,都凝聚着创作者的巧思,是耐心与技艺的完美结合。 纸间万象,镂刻初心! 无需笔墨,线条在镂空中呼吸,方寸之间,藏着千年文化的密码,历经岁月沉淀,依旧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传承千年的古韵,让这门古老艺术在我们手中绽放新的光彩。这份传承的力量,不仅在于守护传统技艺,更在于让剪纸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非遗之路,步履不停 此次活动不仅是对蛋雕,草编、剪纸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更是在青年心中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共青团洪泽区委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化非遗与院校的合作交流,助力非遗文化在青年群体中传承与发扬,让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转载来源:青春洪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