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论坛

  • 网站客服:0517-87228198
  • 合作热线:13915154595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530|回复: 7

[诗中洪泽湖] 7.1《历代诗家词人眼中的淮河七彩印象》(一)

[复制链接]

30

主题

30

帖子

1528

积分

六年级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28
发表于 2025-4-1 08: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IANA 保留地址
【诗中洪泽湖】第26期
7.1《历代诗家词人眼中的淮河七彩印象》(一)
这是一条金色河流:皇舟官船在这里来往
孙玉清

        编者语 中华名湖洪泽湖,邗沟西道白马湖,世界遗产高家堰,运河节点张福河,国际工程古灌区,悟空故乡在龟山,道教圣地老子山……这里就是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因全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而得名的洪泽,古迹众多,目前怀抱三处世界遗产,即洪泽湖大堤、张福河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和洪泽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而其所拥有的洪泽湖文化,更是折射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渊远流长,底蕴深厚,博大精深。现在,淮安市洪泽区运河(淮河)文化研究中心与洪泽论坛联合开设《溯源洪泽》栏目,并设置系列子栏目,特邀洪泽地方文史专家解读洪泽湖文化,旨在增强文化自信,让洪泽湖文化得到进一步发扬传承,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舞凝聚人心,全身心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子栏目《诗中洪泽湖》主要以历代诗家词人所写的洪泽湖诗词来分析解读洪泽湖文化。本次,撰稿人孙玉清分“这是一条金色河流:皇舟官船在这里来往、这是一条蓝色河流:复杂情感在这里释怀、这是一条红色河流:民族脊梁在这里挺起、这是一条绿色河流:旖旎风光在这里怡人、这是一条紫色河流:亲友情谊在这里抒发、这是一条橙色河流:百姓生活在这里绽放、这是一条灰色河流:自然灾害在这里殃民”等七个部分,帮助领会其所撰写的《历代诗家词人眼中的淮河七彩印象》这篇文章,本期解读其中的第一部分《这是一条金色河流:皇舟官船在这里来往》。

        淮河,古称淮水,位于长江与黄河之间,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当代已被列为我国七大江河之一,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山区,由西向东,现在流经湖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其干流在江苏省扬州市三江营入长江,全长约1000公里,流域面积约为27万平方公里。
        从远古一路走来,淮河通过它那巨大的动脉流和千万条支流,以及星罗棋布的湖泊,一方面用生命之水去浇灌了这片土地,使之孕育出一簇簇人类文明之花,留下了众多的风景名胜、人文佳话;另一方面又给两岸人民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并留下许多治水的传说。历代诗词人徜徉在这条河流上,一幅幅看不完的画卷,留下了七彩淮河的印象:金色的皇家舟船来往,蓝色的爱恨情感释怀,红色的民族脊梁挺起,绿色的旖旎风光怡人,紫色的亲友情谊抒发,橙色的百姓生活绽放,灰色的自然灾害殃民。
        千里淮河不仅仅是一条河流,还是一条繁忙的水运通道,吸引人们通过这里南上北下,东奔西走。同时,淮河更是一条重要的漕运河道,连接了南北地区,促进了物资的流通和经济的繁荣,唐宋时期每年就有高达800万石粮食及其他物资通过这里运往京城。在这条代表着朝庭权力金色的河流上,皇舟官船在这里来往。
71d6734d81eff08c434ac469f749b47.jpg
隋炀帝游幸扬州
        隋仁寿四年(604年)七月,杨广即帝位,不久即从都城洛阳出发,乘皇家龙舟沿着亲手开凿的隋唐运河汴河段、淮河故道段、邗沟段赴扬州游幸,在途经淮河故道段(泗州至楚州)时写下了这首诗《早渡淮》:
平淮既森森,晓雾复霏霏。
淮甸未分色,泱漭共晨晖。
晴霞转孤屿,锦帆出长圻。
潮鱼时跃浪,沙禽鸣欲飞。
会待高秋晓,愁因逝水归。
        在诗中,淮河以及两岸平原连成朦胧一片,共同笼罩在晨晖之中,金光播洒在舒卷的雾气之上,显示出特殊的美感。天朗气清,放眼淮河,赏心悦目。潮中鱼儿跃浪,岸边鸟儿鸣飞,何等生机勃勃!何等意趣盎然!眼前春色宜人,料想秋日晚景,淮河又有别一番清丽情味,使人愁因水逝。这就丰富了淮河的美,诗篇的美。
骆宾王贬官临海
        唐调露二年(680年),骆宾王在武则天称帝后,以长安主簿的身份被贬为临海(今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县)县丞,从长安乘官船沿淮河赴任临海,途经盱眙,泊舟淮口,次日早晨继续南下,以“望盱眙”字为题写下这首诗《早发淮口望盱眙》:
养蒙分四渎,习坎奠三荆。
徙帝留馀地,封王表旧城。
岸昏涵蜃气,潮满应鸡声。
洲迥连沙净,川虚积溜明。
一朝从捧檄,千里倦悬旌。
背流桐柏远,逗浦木兰轻。
小山迷隐路,大块切劳生。
惟有贞心在,独映寒潭清。
        在诗中,在诗中,诗人认为,古代禹王无私治水精神的启蒙教育让他懂得了为官之道,于是历经重重险阻来到禹王成功治淮的三楚大地盱眙,就是对在这片大地上无私治水的禹王表示崇高的敬意。在远离家乡的盱眙,有禹王治水的传说,也有项羽楚城的历史故事,还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让他更加领悟为官的原则。从京城被贬外放,诗人想到了母亲,虽然行程艰难,与孤独相伴,内心深处有忧虑与辛酸,经常心神不定,但还得屈就赴任。在这种的情况下,诗人感到要学习禹王无私的治水精神,把握为官之道:那就是保持自己的本真无私,坚守不渝的节操和如同清澈“寒潭水”般的纯洁心灵。
苏舜钦削职苏州
        北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秋冬之际,苏舜钦被政敌所构陷,削去监进奏院职务为民,逐出京都。他乘船沿隋唐运河南行,经淮河故道,于次年四月抵达苏州。这首诗《淮中晚泊渎头》是诗人在经过淮河故道晚泊犊头镇时所作: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在诗中,春天的阴云笼罩着草色青青的原野,偶尔有一树野花冒出头来,在眼前豁然一亮。晚间将小舟独泊在古庙下边,只见满河风雨,潮水渐渐上涨。诗人泊舟古祠,在满川风雨中独看涨潮,寄寓了诗人对官场风雨不定、阴晴难测的状况,镇定自若、处之夷然的心态,而在平和心境的暗示中,又显露了内心深处的愤激不平。
8983f98079e9d236c9f57ab4f45e2ab.jpg
苏东坡外放杭州
        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苏东坡被谗外放,以太常博士直史馆出任杭州通判。七月离开汴京,沿蔡河乘官舟行东南赴陈州,历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十月,出颍口,进入淮河,折而东行,至寿州(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过濠州、临淮、泗州,渡洪泽湖,又沿隋唐运河经楚州,抵扬州,渡江至润州、苏州,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到杭州通判任。《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这首诗是他赴杭途中由颍入淮初见淮山(指淮南市寿县八公山)时作: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诗人去国离乡,心情难免忧抑,然而面对水天相接,自然流出秋天行旅的逸兴。
黄庭坚厌倦京城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黄庭坚离开尘嚣的京城来到淮河北岸的新息(今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写下诗《新息渡淮》:
京尘无处可轩眉,照面淮滨喜自知。
风里麦苗连地起,雨中杨树带烟垂。
故林归计嗟迟暮,久客平生厌别离。
落日江南采蘋去,长歌柳恽洞庭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离京城尘嚣,在淮河岸边新息感受到的清新景色和内心的情感,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又有对理想生活的憧憬。诗的开篇,表达了对京城生活的厌倦,流露出在淮河边见到美景时的喜悦。接着,生动描绘了风吹麦浪、雨打杨柳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宁静。接下来,感叹岁月不饶人,归乡的愿望因年事渐高而显得迟缓;同时进一步表达了他对长期漂泊他乡、厌倦离别的感受。诗的最后,诗人想象自己在夕阳下采蘋,吟唱着柳恽的洞庭湖诗篇,寄托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归隐的渴望。
杨万里接伴洪泽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杨万里以焕章阁学士的身份作为金国贺正旦的接伴使,乘官船来到原为北宋腹地当时已成为宋金分界线的淮河洪泽镇,去迎接金廷派来的“贺正使”(互贺新年的使者)。诗人来到洪泽镇北望中原,心中兴起无限感慨,遂写下了《初入淮河四绝句》: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萨都剌离开淮西
        据悉,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萨都剌任淮西宪司经历后,从淮西道(今安徽省合肥市)乘官舟沿淮河顺流而下时回京城时写下《过淮河有感》一诗,描绘了淮河的自然景象:
淮水清,河水黄,出山偶尔同异乡。
排空卷雪势莫当,随风逐浪庸何伤。
东流入海殊不恶,万里同行有清浊。
        词中,以简洁的笔触展现了两河水质的不同,淮河清澈,黄河浑黄。同时运用比喻,形容淮河波涛汹涌,如同卷起雪花,虽有力量但并不给人以威胁,随风逐浪是其自然本性,无须忧虑。
归有光前往滁州
        据传,明隆庆四年(1570年),归有光任南京太仆寺丞,从京城乘官舟沿淮河溯流而上回位于滁州的南京太仆寺时写下《淮上作》这首诗,描绘了在淮河畔目送落日的景象:
长淮饯落日,圆光正如赭。
倾红注流波,殊景不可写。
淮水自西流,黄河从北下。
并合向东行,终年无停泻。
哀此千里客,春至复已夏。
独立空惆怅,所与晤言寡。
        在诗中,诗人形象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运用比喻,将夕阳的余晖比作暗红色,色彩鲜明,富有画面感;进一步描绘落日余晖洒满水面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难以用言语完全传达的遗憾。
774277d830cfc161f27cb719ce4b2e9_副本.jpg
康熙帝阅视淮南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第三次乘皇家龙舟南巡,看见淮扬一路既困潦灾,所过州县耕获、市场不及以前二十三年(1684年)、二十八年(1689年)第一、二次南巡时,认为此皆由地方有司奉行不善,不能使实惠及民,因此亟思拯恤,截留漕粮,宽免积欠,将淮南的贫困和泽国的景象一直牵挂于心。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帝乘龙舟进行了第四次南巡,“向者(从前)巡省(巡行视察)江左(又称江东,指芜湖以东的长江地区)道,出淮南,轸念(悲痛地思念)穷檐(破屋),悯怀(怜悯同情)泽国,今见居民景象较前稍丰,良慰朕怀。”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再过淮南》,以表达对淮南当地百姓的亲切关怀:
前来历兹境,斯民似未遂。
今日再经过,风土觉有异。
纨褐既充体,庐舍各完置。
拥道欢趋迎,扶老与携稚。
咸云获休息,近免徭役累。
水患日就平,田畴可耕植。
一饮与一食,莫不歌帝赐。
素念切民依,时为劳寤寐。
大造本无私,湛恩欲广被。
闻言聊自宽,庶慰省方意。
郑板桥回乡兴化
        据说,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时年61岁郑板桥,以为民请赈忤大吏而辞去任职7年的山东潍县知县后,乘舟沿京杭运河南下,在淮阴县清口入洪泽湖再沿着淮河入长江故道顺流而下前往他的家乡兴化。途中经过千棵柳处(在今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三河镇境内)泊舟夜宿时,他写下了一诗《菩萨蛮·宿千棵柳》:
渔家泊在清淮口,西风稻熟千棵柳。
茅店挂新红,酒旗青更浓。
买酒将鱼换,得酒船头转。
岸上打场声,渔歌水上清。
        词人途中在千棵柳处停泊时,用轻松笔触勾勒出一幅金秋时节稻熟鱼肥、酒香人怡的丰收生活图景,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在此住上一宿:渔家的船停泊在淮河出口入长江故道的千棵柳处,在秋天的西风中,两岸的水稻成熟了。集镇上,有挂着红色招牌的茅草建成的店铺,有挂着青色旗的酒肆。渔家上岸后将所打的鱼换成了酒,得到酒后调转船头继续前行。在岸上,传来了稻子脱粒的声音,在水上,听到渔歌清脆地唱响。

        撰稿人孙玉清: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人,淮安市政协、洪泽区政协特聘文史研究员,淮安市大运河文化研究会、洪泽区运河(淮河)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淮安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洪泽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特聘研究员。

《溯源洪泽》编辑部
总  编:夏宝国
副总编:张敏 王海洋 孙玉清 蒋厚健
主办:淮安市洪泽区运河(淮河)文化研究中心 洪泽论坛
出品:洪泽湖大禹诗词研究工作室

发表于 2025-4-1 08:50: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盐城市 电信

1545

主题

3万

帖子

34万

积分

教授

Rank: 21Rank: 21Rank: 21

积分
346112
发表于 2025-4-1 08:52: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茗士茶庄15195305888 你以前发的帖中好像有"大块"这个词,指自然天地,那么"切劳生"的"切″怎么解?

1545

主题

3万

帖子

34万

积分

教授

Rank: 21Rank: 21Rank: 21

积分
346112
发表于 2025-4-1 08:53: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白马渔仔 发表于 2025-04-01 08:52
@茗士茶庄15195305888 你以前发的帖中好像有"大块"这个词,指自然天地,那么"切劳生"的"切″怎么解?


发表于 2025-4-1 09: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淮安市 电信

估计是逼迫的意思
发表于 2025-4-1 09: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淮安市 电信
白马渔仔 发表于 2025-4-1 08:52
@茗士茶庄15195305888 你以前发的帖中好像有"大块"这个词,指自然天地,那么"切劳生"的"切″怎么解? ...

大块就是大地

17

主题

1万

帖子

15万

积分

硕士

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151951
发表于 2025-4-1 10:18: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淮安市 移动

1545

主题

3万

帖子

34万

积分

教授

Rank: 21Rank: 21Rank: 21

积分
346112
发表于 2025-4-1 10:21: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