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1-17 18: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IANA 保留地址
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人们有着各自不同的选择与轨迹。有的人用一辈子在不断地抉择,有的人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洪泽区中医院医生孙国举就是这样的人。1971年9月从医以来,无论是在部队医院,还是转业到地方医院,他一直坚守在医疗第一线。经他医治的患者不计其数,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医者仁心,什么是对医学事业的执着坚守。
洪泽区中医院的走廊里,人来人往。我在导医的指引下,来到了孙国举医生的诊室。还未进门,就看到门口排着许多患者,他们年龄各异,穿着不同,脸上带着信任与期待。走进诊室,我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专注地为一位年轻患者检查身体。他面容慈祥,眼神中透着专注与关切,一边仔细地检查,一边轻声询问,这位医者便是孙国举医生。
孙国举医生1951年2月出生在洪泽区高良涧街道浔河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68年3月光荣入伍。由于孙国举医生在部队表现突出,被推荐到军校学习三年,由部队的一名普通卫生员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医。1976年唐山发生了大地震,他和战友们一起奔赴抗震救灾前线。两个多月的抗震救灾经历,使他亲眼目睹了灾难的残酷,也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顽强。这段经历成为他一生中最难忘的岁月,更让他对医生这个职业的神圣使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1982年3月,他转业至洪泽区人民医院工作,一直从事临床工作,先后担任过消化科、神经科、呼吸科、急诊科、门诊部负责人。从医以来,每年就诊人数上万人次。这些患者中,有普通的病人,有疑难杂症的,还有生命垂危的患者,他和同事们多次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
在日常工作中,孙国举总是提前上班,推迟下班。他说:“我只能等病人,不能让病人等我。”他的言行一直受到病人和单位领导的好评,先后多次被医院评为先进个人。
高良涧街道浔河村有一位50多岁的男性患者,因上腹痛前来孙国举医生处就诊。据病人反映,他先后去过两家医院就诊,但都没有明确结论。听过病人一番陈述后,孙国举医生对病人又进行了仔细检查。根据经验判断,他怀疑病人所患的是胃癌,建议病人到江苏省肿瘤医院作进一步检查,结果病人被确诊为胃癌。经过科学、精准的手术治疗后,病人又存活了30多年。
在孙国举任急诊室负责人11年期间,他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遇到危急重症患者,他总是冲锋在前。他说:“在急诊科工作充满挑战,这里是与死神较量的前沿阵地,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着患者的生死存亡。”
一天晚上,救护车送来了一位因家庭矛盾而喝了大量有机磷农药的患者。患者被送来时,已是昏迷不醒,病情相当危重,在其家属不抱希望的情况下,孙国举医生便迅速带领同事们投入紧张的抢救工作。孙国举医生凭借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术,冷静而果断地指挥着这场与死神的较量。经过几个小时的不懈努力,病人成功转危为安。这不仅挽救了一条生命,也挽救了一个家庭。
在孙国举医生看来,医生不仅要业精于勤、忠于职守,关注病人的身体疾病,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很多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病后,会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这些情绪往往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他在治疗过程中,总会耐心地与患者沟通,了解其病因,还让他们了解治疗方案,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许多患者提起孙国举,都有说不完的话。
68岁的陈女士说:“我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孙医生工作单位发生了变化。我找他看病20多年了。他不开大处方,不滥检查。他态度极好,待人笑呵呵的,他是我们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医生。”
51岁的临河社区严女士说:“我家三代都找他看病。小孩才刚生下来就出现黄疸,我十分焦急,找到孙医生,两三天孩子脸上的黄疸全部退掉了。我家公婆、父母都有老年病,找孙主任看病是他们心目中的不二人选。孙医生好像就是我们的家庭医生,认识这样的医生我们很幸运。”
45岁的吴女士今天带老父亲来看病。她说:“女儿小时候找过孙主任看病,我一直很信任他。这次老父亲看肩周炎,孙医生建议多锻炼,一分钱药也没开。”
如今,孙国举医生已经成为了患者心目中的名医,但他的内心依旧澄澈,依然保持着那份谦逊和敬业。每天,他总是早早地来到医院,为新一天的工作做准备。他说:“任何时候,为广大患者服务,解除他们的病痛就是我的神圣职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