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说蒋坝是一幅美丽的画卷,那么无数的树木则是这幅画上最美的笔触,它们以葱茏的绿意和各异的姿态,勾勒出蒋坝独特的韵味与风骨。
我对蒋坝镇上树木的认识始于 1987年。那年夏天我被调到蒋坝镇工作,那时的镇政府院子中间有一棵高大的雪松。然而,在一个看似平常的下午,几位工人带着专业的工具,把那棵雪松放倒、分解、运走了,只留下空旷的圆盘和一圈凌乱的痕迹。不久之后,圆盘里又栽上了一棵小的雪松,与之前那棵雪松相比,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
时光荏苒,37 年光阴转瞬即逝。曾经的小雪松在岁月的滋养下已茁壮成长,拔地而起。当我再次站在它的面前,仰头才能看到它的顶端,那宽大的树冠尽情地向四周展开。再仔细看松叶重重叠叠,一片挨着一片,像是无数绿色的鳞片。微风拂过时,松叶随风摇曳,沙沙作响,那姿态像是在向人们点头微笑,又像是热情拱手欢迎远道而来的旧友。30多年来,它就像一个坚实的 “干” 字一样,稳稳地挺立在这个充满活力的院子里,见证着蒋坝镇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发生。
离开蒋坝久了,再回来处处都能碰到惊喜。走近蒋坝老街的石牌坊前,一棵巨大的朴树呈现在眼前。那磅礴的气势让我瞬间愣住,心中满是吃惊。我瞪大了眼睛,试图从记忆中搜寻它的踪迹。可我清晰地记得,当初在蒋坝工作时,这儿绝对没有朴树,它就像从地下冒出来的神奇之物,或者是从某个神秘空间穿越而来的古老精灵。但转而一想,可能是我好多年来没有来,也可能是朴树的生长速度很快,然而,这一切只是我的猜测,终究无法确定。
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开始关注这棵巨大的朴树。树呈陀螺形,树根分出 3 个犹如巨人臂膀的粗干,充满了力量感。而这 3 个粗干又延伸出 13 个支干,错综复杂却又井然有序,每一个支干都像是一个生命的分支,共同构成了这棵繁茂的大树。
冬天来了,朴树叶的颜色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叶子由绿色向黄色过渡,只是每个叶子的进展不一。你可以找到相似的叶子,但你绝对找不到一模一样的叶子,每一片叶子都像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艺术品,承载着季节交替的密码。阵风一吹,树叶纷纷落下。是风无情,残忍地将树叶从枝头剥离?还是叶无意,主动放弃了自己坚守的位置?都不是,那是自然的力量:吐故纳新,周而复始。
蒋坝的老银杏无疑是这片土地上的树之瑰宝。我清楚地记得它原先生长在蒋坝镇邮电所院内,它的年龄很大,在我没有出生的时候它就生长在蒋坝镇上。在蒋坝工作期间,我经常走在老街上,总能远远地望见这株银杏树高高耸立在房屋之上,心中常常充满敬畏之情。后来,我虽然调离了蒋坝,但老银杏树的形象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之中。
前些年再次来到蒋坝时,蒋坝镇邮电所已拆迁,蒋坝人在老银杏树旁建起了银杏广场,使其成为蒋坝的标志性建筑。此后,每次来到蒋坝,我都会来到银杏树旁转一转、看一看,然后拍上几张满意的照片留作纪念。
今年中秋节我又来到蒋坝采风,在银杏广场旁下了车。我看到了许多人怀着虔诚之心来到银杏树旁,表达自己的心愿,红色的许愿带系满了咖啡色的围栏。每个人的心愿各不相同:有的祈求工作顺利、事业有成;有的渴望富贵吉祥、幸福绵长;有的期盼身体健康、吉祥如意。有一位年轻的姑娘将自己的心愿写在了祈福牌子上。她避开人群,越过栏杆,来到树旁,把祈福牌系到树枝上。这一刻,她心满意足地笑了,可能是因为她相信爱情、事业、财富等已经向她走来。
漫步在老银杏树下,脚下是厚厚的一层银杏叶,金黄一片,宛如一条华丽无比的金色地毯铺展开来。每一片银杏叶都像是一把精致的小扇子,它们相互交织、重叠,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
蒋坝的大街上,浓密的行道树是一道最美的风景线。它们整齐地排列在街道两侧,像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座小镇的安宁。这些树木高大挺拔,几乎与两侧建筑平齐。站在主街道北侧向南望去,近处街道两旁的建筑清晰可见,远处树木那繁茂的枝叶相互交织,形成了一道色彩斑斓的屏障。不过树叶的季节特征十分明显,绿中有青,青中有黄,黄中有红,红中有绿,那是自然的融合,构成了独特的冬日之景 。
由于我学识有限,竟然认不出这是什么树。我问了店门外的一位老板,他说是樟树吧。我立刻摇了摇头说:绝对不是,因为我家门口有10多棵樟树呢。我又问了街旁卖玩具的女士,她犹豫地答道:“乌桕树吧。”我将信将疑,没有法子确定,我只能求助于百度识万物,百度说的更离奇,说是榉树。抱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决心,我又问了街旁值班的一位城管队员,他说:东边那棵树上有牌子,您一看就知道了。我走到跟前一看,原来这些行道树是榆树。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众多古柳在湖边迎风招展。古柳躯干呈黑棕色,表面好似千沟万壑,凹下去的是树沟,凸出来的是层层枯竭的树皮,即使苍老也不忘把树干层层叠护,庇护着年轻的树枝,年幼的树叶。
阳光、浪花、石坡、垂柳,在这里交织成一幅变幻无穷的画卷,宛如一首永不停歇的乐章。我静静地坐在洪泽湖边的石坡上,宛如置身于一个梦幻之境,全身心地关注着这周围的一切。浪花不停地拍向岸边,发出了“哗—哗”响声,虽然有时大,有时小,但节奏感很强。湖边的垂柳和浪花一样不停地摆动。风轻时,柳枝摆动的角度小,风大时柳枝摆动的角度大,长时间回不到原位。古柳叶飘,枝摆,躯干却纹丝不动。静与动,朽与新,淡与浓尽收眼底。
风景这边独好,引无数游客竞折腰。洪泽湖边游人如织。我遇到了 20 多人结伴旅游,他们以天为顶,以地为席,以风为伴,以水为邻,围着餐桌享受着露天野炊的乐趣。孩子们前后嬉闹,大人们觥筹交错,宠物狗绕膝摇尾,烧烤味清香扑鼻。笑声不断溢出,快乐不断传来。
这个季节最浪漫的莫过于蒋坝小院中的柿子树。不知怎的,我的心被抖音中蒋坝柿子树挠得痒痒的。秋天那个本应与它相遇的黄金时节,我因为种种琐事错过了机会,让我懊恼不已。但我知道,我与它之间仿佛有一种无形的缘分在牵引着,于是在初冬略带寒意却又充满诗意的时节,我怀揣着满满的期待,特地前来拜访这位让我心心念念的 “佳人”。
远看这棵柿子树有八九米高,就像一位遗世独立的佳人,静静地站在那里,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韵味,吸引着每一个路过之人的目光。柿子树结构简单,匀称、丰满。叶子虽然掉光了,果实却挂满了枝头,它们就像一盏盏小巧可爱的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属于这个季节的故事。
看到这么多的柿子,我忍不住好奇地问“柿子树下小食院”主人郭静女士:树上有多少个柿子?她莞尔一笑,答道:我从未数过呢。正在柿子树下做作业的小朋友脱口而出:数也数不清啊。是啊,这么多丰硕成果,又有谁会在意它的具体数目呢!
提起“柿子树下小食院”的来历,郭静女士滔滔不绝,自己平日里就十分钟爱庭院生活,那种宁静与惬意让她着迷。今年5月份和闺蜜来蒋坝游玩,透过长长的巷子看到这棵柿子树,就想起了小时候外婆家的那棵柿子树,有一种回到老家的感觉。
令人更羡慕的是这棵树造型很好看、结构非常合理,就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她们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决定把房子租下来,在这儿开个柿子树甜品店。她们希望有更多同样爱好的人们一起分享时光的宁静与美好。
现实果然跟想象的一样美好,“柿子树下小食院”自今年10月1日开业以来,生意兴隆,热闹非凡。先后有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扬州、淮安等多地的客人慕名而来。而这棵柿子树也在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声名远扬,成了备受瞩目的网红打卡点,每天都有许多游客前来拍照留念,记录下这独特的美景。
蒋坝的树,或伟岸,或婀娜,或沧桑,或秀丽,它们以各自独特的姿态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蒋坝的历史、文化、民俗与风情,为蒋坝增添了一抹永不褪色的翠影,让蒋坝在时光的流转中始终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来源:韩夕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