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中洪泽湖】第4期 1.4《宋代诗人与运河重镇龟山翰墨情缘》(四) 赋漕运之乾坤 孙玉清 编者语:中华名湖洪泽湖,邗沟西道白马湖,世界遗产高家堰,运河节点张福河,国际工程古灌区,悟空故乡在龟山,道教圣地老子山……这里就是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因全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而得名的洪泽,古迹众多,目前怀抱三处世界遗产,即洪泽湖大堤、张福河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和洪泽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而其所拥有的洪泽湖文化,更是折射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渊远流长,底蕴深厚,博大精深。现在,淮安市洪泽区运河淮河文化研究会与洪泽论坛联合开设《溯源洪泽》栏目,并设置系列子栏目,特邀洪泽地方文史专家解读洪泽湖文化,旨在增强文化自信,让洪泽湖文化得到进一步发扬传承,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舞凝聚人心,全身心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子栏目《诗中洪泽湖》主要以历代诗家词人所写的洪泽湖诗词来分析解读洪泽湖文化。本次特邀孙玉清从“赏景色之独特、咏神话之奇异、遣家国之情怀、赋漕运之乾坤、叹佛教之博大”等角度解读其所撰写的《宋代诗人与运河重镇龟山翰墨情缘》一文,此文在2023年度召开的全国水利史学术研讨会上进行交流并得到专家点评。本文分五个部分进行解读,本期解读其中的第四部分《赋漕运之乾坤》。
龟山,处于淮河入洪泽湖的东岸,孤峰耸峙于淮河之中,是一座并不起眼的小山,形似伏在淮河中的一只巨龟。古代,淮水到这里入海,今天淮河到此入洪泽湖。
龟山,曾是隋唐运河重镇,位于今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老子山镇龟山村(中国传统村落),历史上为风景观赏佳地、淮河访古胜地、兵家必争之地、唐宋运河要地、佛教文化重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全国27处重名龟山中比较罕见,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自然而然地成为宋代诗人网红打卡点。据粗略统计,在宋代就有70多位诗人游历过龟山,并留下了15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让人们深深地感受到龟山自然景色优美之独特、淮河文化历史之悠久、文人墨客家国情怀之高尚、漕运国脉维系之不易、佛教禅学影响之深广。
龟山漕运之乾坤,吸引宋代诗人流连忘返。
漕运不间休,人船往返忙。名镇高光时,发展正鼎盛。
宋代,龟山最为繁华,尤其是宋元丰元年(1083年)龟山运河的修建后,当时担负朝廷漕运重任的汴河运河、淮河故道、龟山运河和遇明河运河等四段运河在此交汇,舟楫蚁聚,樯林云帆,漕运更加发达,成为漕运重镇,商贸更加繁荣,吸引了南来北往的诗人纷至沓来,赋写龟山漕运文化的精彩。
诗人们赋写出龟山运河漕运的精巧开凿,智慧式感受景色的无穷魅力。
北宋所修建的龟山运河,设计者巧妙地利用龟山附近淮河的地形条件,以龟山做为运河的分水墩。其作用相当于四川都江堰工程中的“鱼嘴”。苏轼独具慧眼,看出巧用龟山之妙,他在《龟山辩才师》一诗这样咏道:“此生念念浮云改,寄语长淮今好在。故人宴坐虹梁南,新河巧出龟山背。
木鱼呼客振林莽,铁凤横空飞綵绘。忽惊堂宇变雄深,坐觉风雷生謦欬。羡师游戏浮沤间,笑我荣枯弹指内。尝茶看画亦不恶,问法求诗了无碍。千里孤帆又独来,五年一梦谁相对。何当来世结香火,永与名山供井硙。”诗人在这首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其中诗句“新河巧出龟山背”则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新开凿的河流从龟山后方缓缓流淌,这新河,是指新开的龟山运河,诗人以一个“巧”字,点出运河开凿者巧用龟山的智慧。
诗人们赋写出过龟山段漕运的风高浪急,沉浸式体验船只的艰难行进。
白天过运河是有惊无险。杨万里在《渎头阻风》一诗中写出了龟山段风力如雷的场景:“天寒春浅蛰未开,船头一声出地雷。老夫惊倒卷帘看,白浪飞从东海来。东海复东几万里,扶桑顷刻到长淮。琉璃地上玉山起,玉山自走非人推。似闻海若怒川后,雨师风伯同抽差。夜提横水明光甲,大呼一战龟山颓。老夫送客理归棹,适逢奇观亦壮哉。岂不怀归船不进,系缆古柳依云堆。须臾惊定却成喜,分付客愁金缕杯。”诗句“夜提横水明光甲,大呼一战龟山颓”,感受到了隋唐运河龟山段大自然的力量。
而夜晚过运河更是又惊又险,梅尧臣在《使风》描绘出了龟山段怒浪冲天的景象:“胯下桥南逆水风,十幅蒲帆弯若弓。淮波带日鱼鳞红,岌岌飞上北斗中。龟山始撞人定钟,岸草涩涩鸣秋虫。”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乘风破浪的豪情与夜晚龟山段的自然景色。“胯下桥南逆水风”一句,写出了船只在桥南处逆着强劲的水流,艰难前行。“十幅蒲帆弯若弓”形象地刻画了帆船在风力作用下,帆面紧绷如弓的状态,显示出航行的力度和速度。
诗人们赋写出龟山段漕运的四季变化,多样式享受都市的休闲生活。
贺铸初春来到龟山,享受了龟山的潮和雨,写下了《龟山晚泊》一诗,表达了对漂泊生活的厌倦:“春候半寒温,维舟淮上村。长林补山豁,青草际潮痕。久厌浮家役,重招去国魂。禅房欲舒写,烟雨促黄昏。”其中诗句“长林补山豁”,通过描绘茂密的树林与开阔的山景相映成趣,展现了自然的生机和壮丽;另一诗句“青草际潮痕”,则进一步描绘了水边青草丛生,潮水痕迹清晰可见,富有动态感。而诗句“禅房欲舒写,烟雨促黄昏”,诗人想要在禅房中寄托情感,却被傍晚的烟雨催促,增添了淡淡的忧郁和无奈。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龟山春天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出一种淡泊而又深沉的意境。
吴则礼初夏来到龟山,迷恋了龟山的鱼和花,在《龟山道中》诗中展现了对超脱世俗的向往:“久著南冠殊未痴,长淮水暖鲚鱼肥。更无一点蔫红在,只有杨花作阵飞。”其中诗句“久著南冠殊未痴”表明诗人长期戴着平民百姓的帽子,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而不是官场中的人物,且对此没有任何迷恋或依赖。另一句诗“长淮水暖鲚鱼肥”则是对环境的一种描绘,长淮水域在春暖时节,鱼儿们生长得很为肥美,这里的“暖”字给人以温馨的感觉,也象征着季节的变化和生命力的勃发。整首诗通过对龟山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表达了一种平淡生活的情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春日田园风光图。
虞俦初秋来到龟山,陶醉了龟山的水和冰,写下了《夜舟过龟山》一诗,显示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长淮东下月西流,起视龟山势若浮。厅岸崎岖须列炬,波涛汹涌更行舟。
今秋暴涨尤堪畏,去岁坚冰亦合忧。有底往来能屑屑,痴儿了事几时休。”。这首诗描绘了夜晚乘船沿长淮向东而下过龟山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月光西流、龟山如浮的景象,展现出河面的壮阔与动态。他强调了航行的艰险,需要在崎岖的岸边点燃火炬照明,同时还需要面对汹涌的波涛。诗中“今秋暴涨尤堪畏”一句,表达了对今年秋季河水上涨的忧虑,暗示可能带来的危险;而另一句“去岁坚冰亦合忧”则回忆去年的严冬和坚冰,进一步渲染了航行的困难。
季履道初冬来到龟山,感慨了龟山的风和月,在《龟山》一诗中,抒发了对友人故土的思念:“浊酒三秋馆,青灯半夜花。故人浑在目,幽梦暂还家。淮近风偏恶,山高月易斜。新霜何处雁,片影落平沙。”其中,诗句“浊酒三秋馆”,诗人独酌浊酒于秋夜馆舍,透露出淡淡的忧郁和孤独。诗句“青灯半夜花”,青色的灯光下,只有半开的花朵陪伴,更显冷清。诗句“新霜何处雁,片影落平沙”,以大雁南飞为引,寓言自己如同孤雁,形单影只,新霜铺满大地,其身影只留下一片在平沙上,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与漂泊之感。这首诗通过细腻的龟山景物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和对故土的深深怀念。
撰稿人孙玉清: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人,淮安市政协、洪泽区政协特聘文史研究员,淮安市大运河文化研究会、洪泽区运河淮河文化研究会特聘研究员。
《溯源洪泽》编辑部 总 编:夏宝国 副总编:张敏 王海洋 孙玉清 蒋厚健 主办:淮安市洪泽区运河淮河研究会 洪泽论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