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论坛

  • 网站客服:0517-87228198
  • 合作热线:13915154595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951|回复: 6

班昭是男尊女卑的帮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21 16: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淮安市 电信
班昭是男尊女卑的帮凶,还是追求男女平等的先驱?








汉代著名的女史学家班昭,是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
其十四岁嫁与同郡曹世叔。曹世叔过几年去世后,班昭终身守寡。其兄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她奉旨续写完成。有《东征赋》和《女诫》等七篇作品流传,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清末名人康有为赞之:以敬姜之德、班昭之学、秦良玉之勇毅、辛宪英之清识、李易安之词章、宋若宪之经术,列于须眉男子中,亦属凤毛麟角。


(一)续写《汉书》声名鹊起
班家系西汉皇室的外戚,是两汉之际的显族,班昭的祖父一辈在朝廷出任要职。由于有优渥的家庭条件,加之班昭自己天生聪慧勤奋,熟读儒家经典著作,文史功底十分深厚。
班固曾受大将军窦宪的赏识。14岁的汉和帝亲自执掌朝政后,迅速铲除专权的外戚窦氏家族,班固受牵连被抓。
一介书生哪经得起这番折腾?不久病死于狱中。


写《汉书》是东汉朝廷的一个文史工程,当时世上无人有能力承担续写任务,汉和帝诏令班固之妹班昭住进东观藏书阁,续写此书。
班昭不仅文史功夫深厚,还十分细心负责,她花了数十年时光,阅读了大量史籍“充电”,对其兄的原文认真校对,整理散乱的篇章,补写未完成的《天文志》和“八表”。


就是用现代文史专业学者的眼光来看,不管是内容写法,还是措辞修辞,全书十分和谐统一,没提出过任何疑义。《汉书》涉及的内容丰富,使用了不少古体字,刚面世时,许多人读不懂。博通天文数学著称的马融也丈二和尚摸不着脉,马融跟随班昭学习《汉书》,至此班昭开创女师私人设教的先河。
班昭为兄班超请命的事得到后世人一致好评。久居偏远异地且年迈思念故土的班超,上书朝廷请求回国,久久得不到批准。班昭上疏汉和帝:”班超刚出塞时,就立志捐躯为国,时逢陈睦被害,以一己之力,辗转异域,至今已有三十年。当初跟随他一起出塞的人都已作古。班超年满七十,衰弱多病,即使想竭尽报国,已力不从心。如有突发事件,势必损害国家累世的功业。班超在壮年时候竭尽忠孝于沙漠之中,衰老的时候则被遗弃而死于荒凉空旷的原野,这真够悲伤可怜啊......”
汉和帝看后非常感动,立即就派遣戊己校尉任尚接替班超,出任西域都护,班超告老返乡不久病逝。


(二)她和执掌朝政的邓太后亦师亦友
汉和帝刘肇很佩服班昭,且与她关系很好。
汉和帝的皇后和大多数嫔妃出自名门,比如皇后阴氏是光武帝皇后阴丽华的族人,贵妃邓绥是开国名相邓禹的孙女等,她们从小接受正规教育,文化素养原本不低,但汉和帝希望她们更上一层楼,即使达不到班昭的水平,至少也要与班昭一样擅长写诗作文。为此他请班昭担任皇后和嫔妃们的老师。
班昭进宫当老师时已四十多岁,从年龄上说算长辈。这些贵族女学生尊称班昭为“曹大家(音gu)”。班昭教她们儒家经典、天文算术和女德女贤等知识。
班昭与她们相处得十分融洽。史载有两种说法,一说她“礼义居洁,耳无涂听,目无斜视,出无冶容,人无废”,一句话,是个如假包换的女君子形象。


一说她是临时聘用人员,不属宫廷正式编制,着装没限制。她喜欢穿时尚的衣服,甚至自己还设计过一套样式非常开放的服装。为了不损师表形象,聪明的“曹大家”有好办法,两种不同气质风格的衣服换着穿。如某几天穿着淡雅朴素,加上自己气质雍容,仿佛得道女神;过几天浓妆艳抹,穿上引领时尚潮流的最新款式,酷似云中仙子。史载班昭长像甜美可爱,淋漓尽致体现出两种不同气质的风度,很快就征服了宫里那些贵妇,成为引领她们的时尚风向标。
笔者管见,后一种说法的可能性大一些,因为绷起一副教师爷的面孔是不可能广交朋友,得到高评点赞的。


在后宫的女人中,班昭和贵人邓绥的交情最好,属亦师亦友的关系。后来邓绥扳倒阴皇后取而代之,很难说班昭没在其中出谋划策。公元106年汉和帝27岁驾崩,继位的刘隆刚满百天,是中国古代年龄最小当皇帝的,邓绥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依然同班昭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邓绥如果遇到什么难题,就请班昭为她分忧献策,班昭由此深得邓绥的赏识器重。班昭不差钱,邓绥也不可能封是个女人的班昭官职。邓绥想到了班昭的儿子曹成,就封曹成做关内侯,最后做到了齐国国相。
(三)《女诫》成书后对其毁誉参半
年过半百疾病缠身的班昭,人生经历给她带来了无限的感悟,她编撰了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女子教育专著——《女诫》。


《女诫》共分为七章,分别是: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叔妹。
后世不少人认为,《夫妇》篇中最核心的一句是“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
用现代语释意,男人如果不征服女人,那就没有面子;而女人如果不接受男人的征服,那就是大逆不道。
《妇行》篇中最核心的一句是“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
用现代语释意,就是女人不要在男人面前逞强好胜,普遍认为这句话就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理论根据。


《专心》篇里最核心的一句是“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
用现代语释意,男人如果死了老婆,可以光明正大地再娶;而女人如果死了丈夫,就必须终生守寡,否则就会遭到上天的惩罚。北宋理学家程颐“女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那句话就是从班昭这里引申而来的。
班昭在《女诫》序言中说明写此书的目的,是担心待字闺中的女儿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不懂得妇德礼仪,出嫁后会辱没宗族,丢夫家的脸。从班昭的经历来看,她婚后只生育了一个儿子,丈夫去世后一直守寡,所谓为待字闺中的女儿而作,显然是一种假托,就如陶渊明写《桃花源记》有托词一般。


据史载,《女诫》成书后,一时洛阳纸贵,京城世家争相传抄,把其作为家庭女子教育的范本。作为女性教育教材鼻祖的《女诫》,打着深深的时代烙印,按后世历代人的话说,充斥着“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封建伦理观念。
对班昭的评价,笔者从史料来看,《女诫》一书面世之前是正面的,之后是毁誉参半的。毁就毁在责其晚节不保,写出《女诫》一书,成了男人压迫女人的“帮凶”。
(四)述评
联想到自汉高祖刘邦朝开始,两汉后宫因权力斗争使得朝政腐败、外戚专权导致国家衰落的事频发,笔者估摸班昭写此书的真正目的,主要是对宫廷女性进行“无位而有道”的教育,使之稳定政局,有利于国家重振朝纲。


可叹班昭关于女子教育的思想,被后世历代统治者巧妙地歪曲利用,列为各类女书之首,使其政治化、神圣化了。
坦率地说这并非班昭的本意,因为班昭对“教男不教女”的传统教育体制提出过明确的抗议:“独不可依此以为则矣”。从某种角度说,她还是追求男女平等的先驱耶。
我们要全面的、历史的、公正的评价班昭!






 楼主| 发表于 2024-6-21 16: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淮安市 电信
      东汉永元十二年(100年),安息帝国君主满屈(帕科罗斯二世)向汉和帝进贡了狮子和“条支大鸟”(鸵鸟),西域都护班超便委派儿子班勇护送安息帝国使臣到东汉首都洛阳献大雀,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于永元十三年(101)冬十一月到达汉廷。 [6]时人称之为“安息雀”, [标志着活的鸵鸟第一次进入中国, 汉和帝便诏令班昭作赋纪念此事。
赋文内容:

嘉大雀之所集,生昆仑之灵丘。
同小名而大异,乃凤皇之匹畴。
怀有德而归义,故翔万里而来游。
集帝庭而止息,乐和气而优游。
上下协而相亲,听雅颂之雍雍。
自东西与南北,咸思服而来同。
发表于 2024-6-21 16:58: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电信

1

主题

3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研究生

Rank: 18Rank: 18

积分
141814
发表于 2024-6-21 19:14: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淮安市 移动
发表于 2024-6-21 23:21: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移动
班昭比之王氏美人何如?

6096

主题

4万

帖子

34万

积分

巡管员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积分
341514
QQ
发表于 2024-6-22 06:17: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淮安市 联通
 楼主| 发表于 2024-6-22 08:46: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电信
精诚水电夏弘轩 发表于 2024-06-21 23:21
班昭比之王氏美人何如?

一塌糊涂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