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论坛

  • 网站客服:0517-87228198
  • 合作热线:13915154595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8960|回复: 5

[话题] 古老洪泽何处寻(四十二)苏北寻根之"红蝇赶散"

  [复制链接]

388

主题

740

帖子

8万

积分

大四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积分
82255
发表于 2023-4-8 14: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电信
自幼,听父母相传,说我们老家在苏州,是苏州闹红蝇瘟疫时,从苏州阊门被迫迁移到苏北的,并指着家前屋后祖上从苏南移植来的皂角树为证。

长大后查典,这瘟疫移民之说多为误传。这应该是大明朝建国初始,朱元璋起义军夺取天下后,把江南人口强行向苏北大批迁移的事,典名"洪武赶散"。

“洪武赶散”也称“红巾赶散”或“红军赶散”,因为朱元璋的士兵头扎红巾,称红巾军或红军。“红蝇赶散”则是对“红巾赶散”的讹传,可能是被迫从江南移民到苏北的人出于对红巾军的不满,而将红巾军暗喻为"红蝇瘟疫"吧。

据史料记载,大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安徽凤阳的朱元璋率领红巾军占领了古楚大地淮河两岸的大片地域,建立了自己的割据政权--西吴。

同年,西吴设置了淮安府,领辖海州、泗州、安东三州和山阳、清河、沭阳、盐城、桃源、赣榆、天长、盱眙8个县。不久,又以泗州、盱眙、天长改隶凤阳府;并降安东州为县,仍隶属淮安府,以邳州、睢宁、宿迁县改隶淮安府,当时淮安府共辖两州九个县。

然而,淮河一带连年战乱,淮安府、凤阳府及其周围地区人口逃的逃,死的死,十室倒有九室空。放眼淮河两岸,人口稀少,耕地荒芜,亟待移民充实。

而这时,江南在东吴王张士诚治理下,百业兴盛,人丁兴旺。东吴的人大多数拥戴张士诚,因此朱元璋在攻打东吴都城苏州城时,遭到了苏州军民的殊死抵抗。

经过数轮激战,朱元璋部在付出巨大伤亡后,最终攻陷了苏州城,俘获并缢死了东吴王张士诚。然而,张士诚虽死,但他的影响还在。为了断掉张士诚余党在东吴复国的念头,朱元璋在攻占苏州后,他在政治上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对苏州一带进行强制性的大规模移民。

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为了报复支持张士诚的东吴百姓,也为了开发荒芜的苏北大地,他下旨将原东吴属地苏州、松江、杭州、嘉兴 、湖州等府百姓4000余户迁到临濠府(濠州,凤阳府前身)垦田。随后,又将江南百姓14万户强行迁移到凤阳府,这其中有不少都是江南地主。

凤阳府的泗州和盱眙县历史上为南北交通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经历了元末明初的南北大战,这里人口锐减 ,因此从江南迁移的这14万户中,有相当一部分被朱元璋安置到了他的老家泗州和盱眙县。在此后百余年中,明朝统治者又陆续将江南数万百姓强行迁徙到与凤阳府相邻的淮安府境内。这一移民事件,就是苏北民间传说中的"红蝇赶散"。

至于为什么这些移民都自称是从苏州阊门来的,这缘于苏州城有八座城门,各门均有寓意。如:蛇门与盘门象征征服南边的越国,使越国朝拜吴国之意;齐门面对北面的齐国,意在制服北面的齐国……而阊门位于苏州城西,阊门之意取自“天通阊阖风”,阖闾首先要西破强楚,而凤阳、淮安两地历史上属楚地。

苏北移民说自己祖先是苏州阊门的,这多少反映了那些被迫移民苏北的后裔憎恨朱元璋、拥戴张士诚的逆反“情结”,暗含复吴灭楚之意。

同时,阊门紧靠大运河边,设有码头。这些运河码头也是当时明军驱赶吴地百姓集中去苏北的地方。因此,这些移民都记住了阊门这个地方,而并非这数十万人的家都居住在阊门。

这些从阊门出发移民苏北的人,为了留念江南故土,便在出发时,怀揣上家乡的一抔泥土,带上几棵家乡的皂角树,种在被迁地的家前屋后。

在那些被迫远迁的岁月,那家前屋后的皂角树呀,寄托了多少苏北人对己亡故国东吴的思念!我家屋前屋后的皂角树大概也是那时移植来的,在我儿时那些皂角树就已有合抱粗。

多少年过去了,不知还有多少人凭借着残存的记忆和久远的传说,跑到苏州,找到阊门,去找寻那条已不知在何处的根,寻找那早已不见踪影的祖宅……




5

主题

142

帖子

7万

积分

大三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78899
发表于 2023-4-8 16:43: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淮安市 电信
苏北很多县区70%左右的家谱是从苏州阊门迁,而从语言到人文有专门的历史收集研究,当时从阊门迁入苏北占比不超30%,而修谱基本上都是清朝后修的,很多记录都是推理,后基因分析上苏北基因和吴语区很少有同源,而与杭州这个迁民城市同源最多。所以家谱很多不实。
可以去了解一下清朝真实的修谱情况,明朝末家谱已开始疯狂造假,至清更盛。
如按现有苏北有家谱无家谱口传来源阊门,当时迁苏北人囗应占比超一半以上,但观语音风俗并没有改变。现今从基因分析只有泰州和南通有一部分,扬州很少一部分同吴语区基因,而苏北同吴语区基因没有多少近的。
相信科学。虽然我的爷爷们也说祖上是从苏州来的,但我从小就不信一个镇认识的人大都说祖上苏州迁的

0

主题

6

帖子

5万

积分

大三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50947
发表于 2023-4-8 14:53: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淮安市 移动
康井满,康老师。
发表于 2023-4-8 15:40: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 电信(全省通用)

388

主题

740

帖子

8万

积分

大四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积分
82255
 楼主| 发表于 2023-4-8 16:20: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电信

388

主题

740

帖子

8万

积分

大四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积分
82255
 楼主| 发表于 2023-4-8 17:48: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电信
我不是怪兽 发表于 2023-04-08 16:43
苏北很多县区70%左右的家谱是从苏州阊门迁,而从语言到人文有专门的历史收集研究,当时从阊门迁入苏北占比不超30%,而修谱基本上都是清朝后修的,很多记录都是推理,后基因分析上苏北基因和吴语区很少有同源,而与杭州这个迁民城市同源最多。所以家谱很多不实。
可以去了解一下清朝真实的修谱情况,明朝末家谱已开始疯狂造假,至清更盛。
如按现有苏北有家谱无家谱口传来源阊门,当时迁苏北人囗应占比超一半以上,但观语音风俗并没有改变。现今从基因分析只有泰州和南通有一部分,扬州很少一部分同吴语区基因,而苏北同吴语区基因没有多少近的。
相信科学。虽然我的爷爷们也说祖上是从苏州来的,但我从小就不信一个镇认识的人大都说祖上苏州迁的

受教了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