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沈阿瑟
今天,2022届高考又开始了。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到今年,已经四十五年了。笔者本人参加高考的年份是1985年,那年酷暑,居然侥幸考了理科全县的头名(浙江海宁)。但是,回顾笔者自己后来的人生经历,我才发现:关于高考和上大学这个事,基本是一个骗局(当然,这与我学的是人文学科——经济学——也是有关系的)。
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过来人和受害者,请允许我说说这些教训。
第一点:读什么专业
在目前的中国,高考不管是3+3还是3+X,文理分科的本质还是不变的。读大学选志愿时,选一个理、工、农、医类的专业,学个一技之长,才是正路。如果选了人文类的专业,一般地说,本来一个正常的人,业已经过三年高中的应试教育,刷题刷得人已经木乎乎,再经过四年大学,人就会变得越来越笨。对于新闻、中文和市场营销和管理等这样的一些专业,尤其读不得,其原因,是因为这些专业本身是一个笑话。决不能再受骗上当了。
第二点:去外国上大学要注意的地方
家里有钱的,放弃这边的高考,改为直接去发达国家留学,自然是不错的。但也要注意一些细节上的事。
我认识的一大把老板(以浙江温州和浙江海宁的老板居多),多把子女送往国外留学,而且相互扎堆抱团,说是为了相互关照。结果,在国外的班级上,通行的语言成了汉语普通话甚至是温州方言。
我了解了一些在澳洲、英国、美国留学的富二代们,有一个共同的现象,是本来在中国玩耍,变成了在异国玩耍。一年花上与人民币50万元等值的外币(这是起步价),反正父母不差钱,加上澳洲、英国、美国的大学现在也势利得很,见你们钱多人傻,乖乖地将澳币、英镑、美金一一交来,也是乐呵呵的,何乐而不为呢。你们交来钱后,放心吧,哪怕你们一天不来学校念书,毕业证书也一定会照样奉上的啦。
第三点:只要参加了高考,大家都有得上大学
今年(2022年)将有1193万人参加高考,广大考生家长和考生本人,大可放心,竞争已经不再激烈,既然参考了,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学可以说人人可读的。有些大学和学院的头儿们,这几天正饭吃不香、觉睡不稳,因为他们正愁找不到足够的学生生源呢。请放心,由于高校产业化已经运行了这么多年,考生人数短期内只降不升,现在有些大学开始找不足人,在紧接着接下来的三五年内,将更是僧少粥多。常听说,总分600多分中,考得100来分,这样的考生也能收到录取通知书,这便是明证。
第四点:学历程度宜适可而止
才华大多是天生的,读现在的大学,尤其是人文类的学科,才华越读越少,读到硕博,才华负了,人也废了。所以,我极力建议大部分考生,大学读它三年四年后,一定要果断离开,马上找份工作,自食其力,糊口谋生,千万不要再读什么硕士博士。
不然,上愧对父母的养育之恩,中愧对一沓沓的软妹币,下愧对自己的越来越傻。如此做法,实是害人害己,这样的事,不能做。
第五点:成为杰出人才是个小概率事件
广大考生家长,一定要自己脑中弄清,并向孩子提醒一个事实:励志固然可以,但双脚一定要踩在地上。今年的1193万考生中,将来成为数学家、天体物理学家等杰出人才的可能性极低极低,我想这1193万考生中,最多将只有1193个吧,那么,就是万分之一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这个社会,说实在的,也是用不着(并不需要)每年出1193个这类稀有人才的。所以,要相信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万分之一概率的事,轮不到你家孩子,也用不着轮到。这也正是初高中学生,千万不能去弄“奥数”这样的劳什子的原因。
也就是说,1193万人中,读硕读博,做大学问、当大科学家的,只要1000人即可。一般地,您的孩子将不是这万分之一,而是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之一。所以一定要相信概率论,而不是去相信专家的胡扯。
念书包括读大学,都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幸福。为小概率事件而去花大力气,真的不值得。
第六点:高中毕业或许也应该是够了
一个人,高中毕业其实够了。内地一些人口大省,学子们读完高中,很多主动弃考,我认为这个做法完全正确。
高中毕业够了,因为高中毕业,一般就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有了自学能力,什么都好办了,今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大多可以通过自学而得到解决。
第七点:现在的大学已经水了
认清大学的水分,对大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有好处。
大学扩招之后,高等教育已经彻底地产业化。既然产业化,那就如笔者开厂生产箱包皮具服饰一样,是大流水生产的。大批量标准化统一生产,做汽车和箱包等传统制造业可以,养猪产肉也可以,但培养人则不行。这是现在的大学很水的本质原因所在。
现在大学的“水”,正如卖价38元一只的青岛大虾,而这只虾,又被泡成了18碗的大汤,喝一口虾汤,已经基本没有了虾的味道。
第八点:正确地定位自己
不读大学,你是根椽子,读了大学,你误以为自己已经变成了梁条(大梁),其实你还是根椽子。要防止“做椽子嫌长,做梁条又嫌短”的情况发生。做一根椽子,做好一根椽子,其实也蛮好,人生也可以幸福,读了四年大学之后,你只是误以为自己比椽子长了,这只是一个幻觉。本考官拿把钢尺给你一丈量,明明比普通椽子还短一截呢,根本不是梁条(大梁)的长度啊。
第九点:一定要学以致用
多年来,笔者常常作为外贸业务员招人的主考官,被拉去求职应聘现场,可以说阅大学应届历届毕业生无数。
我亲自面试外贸业务员时,一不看是哪个大学的文凭,也不看你英语八级十级的证书,劈头就只考一句:“天上飞的老鹰,一枪是打不死的”,请把这句中文用英文说出来让我听听,而且我怕应召毕业生忘记了“老鹰”的英语名称,还提醒了是Eagle。应试者口口声声说自己的英语口语还行的,但真能脱口而出The eagle flying in the sky can not be killed by one shot的人,几乎从来没有碰到过。这也同时说明,大学里教英语的方法,基本都是错误的、害人的。
学以致用,往往被普通高校看不上,也看不起。这个病,还真病得不轻。但事情正在起变化,新的《职业教育法》已经开始生效。
第十点:读了大学以后考公务员
现在就业紧张,“好工作”不易找,考公务员的确是个门头。你如果有应试能力,祝贺你考取。但目前招考入衙门,也是千人录一甚至几千人选一,已经成很窄的独木桥。而且公务员队伍很快也将水至清无鱼,这是形势比人强。大路变窄巷,挤入需谨慎。
第十一点:关于北大陆步轩卖肉的启示
北大陆步轩卖肉,本来也很正常,他能考入北大,只能说明他当年的应试能力较强而已,又不能说明其它任何事情。2013年4月,陆步轩受邀回母校演讲时说:“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这样的三观,听着似乎令人泪落,但这是陆步轩的谦虚,他正在说反话,大家千万别信以为真了。其实卖肉不仅不可耻,而且非常光荣。他北大陆步轩按着猪头卖肉,我浙大沈阿瑟摸着牛皮卖包,都是为厉害国的GDP和税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都很光荣的。
第十二点:读大学的本质
现在大学的最大问题,是过于突出了“专业”,故大学毕业生出来,到社会职场上,误以为本科毕业就是专家,心气很高,其实这完全是一种彻底的误解。
大学本科教育,其实应该基本不分专业,最多确定一些专业方向即可。读大学的本质,一是强化自己的视野和博雅水平,二是强化自学的能力,为四年后踏上工作岗位时尽快自己学会新工作技能作准备(职场工作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几乎没有一样是大学里教过的,这也是高等教育脱离实际的地方,可悲)。
不然,误把自己过于狭窄的专业知识当作宝贝,实际工作又用不上,上司让你先学会抹桌子、复印文件、作会议记录等工作,你又不甘心甚至暴跳如雷,常常表现为思维方式僵化、偏执,社会交往能力又很差。如此,怎能不败于职场?
第十三点:谋生永远第一
笔者既要向应届高中毕业生鼓励,也要向他们泼冷水。高考已经得了高分的,我再次提醒学生的家长要告诫自己的孩子:分数高,只代表应试能强,以后人生能力的强还是不强,要看以后自己的努力。
分数高了,以后在城里的白菜也是不好拱的(拱白菜也是不对的)。考分低了的学子,也千万不要气馁,成材之路千万条,不读所谓的“好大学”,真的一点关系也是没有的。如果考分低了,只能录取如XX工程大学这样不入流野鸡大学的话,那就要慎重考虑。我的意见,那就不要去读大学了吧!
18周岁已经成人,要永远记得培养谋生的能力。笔者的长兄是一位木匠,今年已七十岁,心态极好,因学得木工这门技艺,方圆十公里内有些薄名,包工做一些家装活,日均能净入500-600元,人人尊称他为“沈师傅”,我这个做弟弟的,看了也是羡慕。
另外目前杭州市内给装修公司搬砖头的日薪也已经涨到至少500元人民币,如果按一周工作双休制,一年工作11个月算,年薪也有12万元,而且不用交个人所得税。
在浙江海宁,如果是一般的大学毕业,在社会上市场上,对不起,月薪4000最高5000元。有些自身学历不高的老板,看你是人民大学毕业的,想想“人民大学可能还行”,就冒险给你开出6000的月薪,但试用期下来,发现你与高中毕业没多少差别,还凭空长出一些清高情绪,对不起,要签正式合同了,但月薪立马要降到3000元,其实是让你走人,因为你貌似是知识分子所以没有与你明说。看你走人么?
结论:现在最大的困境是:不读大学,似乎不行;读了大学,似乎也不行。那就随大流吧,那就去读吧。
以上十三条意见和建议,供今年参加高考的学子和家长们参考,见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