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论坛

  • 网站客服:0517-87228198
  • 合作热线:13915154595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934|回复: 1

古人为何称公婆为“舅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14 14: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 电信
古人为何称公婆为“舅姑”?“舅姑”的由来

在一些诗词里,我们经常会发现“舅姑”这样的称呼,比如唐代诗人朱庆馀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见舅姑”。现代人结婚,媳妇要拜见公婆,古代为何要拜见“舅姑”呢?“舅姑”又分别指的谁呢?

在文学典籍中,我们会发现,古代人所说的“舅姑”就是指的公婆。早在战国时期,有书中就对这一称呼有所记载,书中说:“妇称夫之父为舅,称夫之母为姑。”出嫁之前,父母不仅要教导女儿为人妻之道,还要叮嘱女儿,在姑舅面前要小心谨慎。

如此看来,“舅姑”似乎是女方对男方父母的专有称呼,其实不然。据历史记载:昏礼,婿亲迎,见于舅姑。舅姑承子以授婿。意思就是,男方到女方家迎亲,见到女方父母,也叫“舅姑”。看来,“舅姑”有时指公公、婆婆,有时也指岳父、岳母。古代人为何要这样称呼呢?

这还要从原始社会的族外婚制度说起。在原始社会,实行的是群婚制。随着人类的进步,部落的形成,婚姻制度由原始群婚制发展到族外婚制。通常情况下,两个氏族中的同一辈人成婚,他们所生的孩子,女孩归女方氏族,男孩归男方氏族。下一代再结婚,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女方的公公,是母亲的兄弟;女方的婆婆,是父亲的姐妹。所以结了婚,人们还是习惯叫姑姑、舅舅。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侄女随姑”、“姑舅表亲”现象尤为盛行,同姓之间,是不允许结婚的。比如秦国和晋国,两国不同姓,便可以通婚,因此古代有“秦晋之好”的说法。

受“姑舅亲,亲上亲”的思想影响,古代近亲结婚现象时有发生。在现代,一些少数民族中,这种婚姻制度仍然存在。



338

主题

7745

帖子

17万

积分

硕士

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178930
发表于 2022-4-14 19:03: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盐城市 电信
北赵集人叫外奶为舅奶,说是舅舅的妈妈,各说各理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