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12-1 20: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淮安市 电信
视频号看到这样的茅草屋,一下子把我的记忆拉回到小时候,我住过这样的屋子,不过比这个要高大一些,应该都是土胚一层一层垒在一起的吧,外墙都是稻草批起来的,冬暖夏凉。印象中,每年秋天的时候,家人都会重新用草和烂泥一起,一层草抹上一层泥,把整个外墙弄一遍,因为去年的草已经风化了,这样也是为了护墙体,更是为了抵御冬天的寒冷吧。

也许是为了改变吧,爸妈春天的时候,开始做砖胚,就是手工用泥土,放砖头模型里,感觉很费体力的,做成砖头的形状,然后等完全干了,垒在一起,到达一定的数量,放在窑塘里烧制,曾经我家和三姑家一起一窑塘烧了四万砖头。

老爸说,烧窑也是个技术活,要日夜烧制一个礼拜左右,还得要掌握火候,还得要yin水,要冷却,大概需要半个月左右就能出砖头了。烧制砖头需要很多草,爸妈他们去白马湖里捞那个茭草,先用大刀朝前推,斩断草,然后用捞钩往面前拽,一层一层垒起来,人都可以站在上面,形成两米宽,长有三四百米的草筏,然后头尾,中间好几个一起用竹竿撑回来,就跟撑船一样形式的,到家后再用捞钩往岸上拽,摊开晒干,捆成草捆。留着烧窑用。
后来砖头弄回来,把墙体都换成砖头的了,爸爸和爷爷又用我们家草去宝应山阳换了瓦回来,把屋顶又换了,总算是改变了居住环境。那些年爸妈所吃的辛苦,我都记得清清楚楚!我反正是没受过饿嘴,每年北头房一个稻囤子都是到屋顶。奶奶说过,你们家生活不愁,吃陈粮烧陈草,因为我的爸妈是勤劳的人。
那时候种庄稼没有肥料,都是去白马湖揽泥,回来兑草搅拌,发酵成肥。再挑到地里撒均匀。为什么我们岔河大米好吃啊,都是有原因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