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辽鬼”这一标签,将阿疏个人的历史永远定格在了一个略带喜感、甚至有些荒诞的位置上。
这只“鬼”在历史上既无多大名气,也无太大分量,顶多算只“小鬼”。但在辽金长达数十年的纷争中,他却始终是一道挥之不去的影子。但凡他的名字一出现,必将引发两国之间新一轮的外交危机。到最后,终于演变成为一场导致辽国灰飞烟灭的战争。
公元1122年,金军攻克辽国西京府,在东胜州抓获了这只让金国几代人念念不忘的“小鬼”,军士们自然不认得他,问之曰:“尔为谁?”
他回答道:“我破辽鬼也。”
这一场抓捕,史籍中并未记载得多详细。我们无从得知他如此作答时,内心是何感想。但这简短的一问一答,却尽显历史与命运的黑色幽默。作为完颜氏追索几代的仇人,他最终成了金国崛起与统一梦想道路上的有力助推者,并将全力庇护自己的辽国一步步引向毁灭。
从此,“破辽鬼”这一标签,将他个人的历史永远定格在了一个略带喜感、甚至有些荒诞的位置上。
一
“破辽鬼”,本名阿疏。他原也是女真族人,而且还是纥石烈部的一名勃堇(首领),臣属于完颜部的领导之下。事实上,在成为仇人之前,阿疏与完颜家族的关系还是相当不错的。
女真族人
阿疏的父亲阿海,作为纥石烈部的首领一直效忠于完颜部,服务过景祖、世祖两代老板,算得上完颜这家创业公司的元老级员工了。作为儿子的阿疏,因公务走动,难免常和完颜部打交道,多有来往。昭肃皇后(景祖的元配夫人)就对阿疏这个后生小辈十分喜爱,觉得这小伙子很有前途,“每至,必留月余乃遣归。”由此可见,这时的阿疏与完颜家族的关系,那是相当熟络,双方关系正处在“蜜月期”。
阿海死后,儿子阿疏承袭父职,做了纥石烈部的首领。我们现在已无从得知,究竟是从何时开始,他便“心怀异志”,走上了与完颜家族决裂的道路。接过老爸的班之后不久,阿疏与徒单部的诈都勃堇产生了纠纷,双方争当片区老大。作为他们共同的领导者完颜家族出面调停,时任首领的完颜颇刺淑大手一挥,最终拍板让阿疏做了老大。完颜部甚至因此事与徒单部结怨,继而引发了一场规模不小的叛乱。由此可见,至少在当时,阿疏及其领导的纥石烈部,与完颜部的关系显然还是很亲密的。
但大约也是从这一事件开始,年轻气盛的阿疏尝到了搞事的甜头,内心不安分的火苗开始扑腾。此后他又做过些什么,史书中未见详细记载,总之他开始变得不太规矩,并且成功引起了时任领导完颜盈歌的注意,开始三天两头地找他喝茶谈心,敲打敲打他。领导用心良苦,却起到了反作用,将阿疏越推越远。最终,趁完颜部对温都部人用兵之际,阿疏联合同部落首领毛睹禄起兵,对抗完颜部。
阿疏的这次叛乱,在完颜部统一女真各部的进程中,只是一场不太起眼的战争,但对于阿疏个人而言,却足以改写他一生的命运。完颜盈歌决定狠狠教训一下这只白眼狼,于是亲自率兵征讨,其势如破竹,很快就将叛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阿疏听闻领导亲自上阵,早吓破了胆,眼见大势已去,便匆匆逃亡,去抱辽国皇帝耶律洪基的大腿。
面对阿疏的投奔,耶律洪基欣然笑纳,并摆出天朝上国的姿态,出面调停。当时女真尚臣服于辽,实力不足以与辽翻脸,既然“大领导”发话了,完颜盈歌只好卖个面子,暂且放过阿疏一马,但却派弟弟劾者占了阿疏的地盘拒不归还,并派人留守。
阿疏从此有家难回,但这时的他绝不会想到,他这一离开,从此便是几十年的异乡生涯,寄居辽人篱下,并把自己牢牢地绑在了辽金纷争这辆“战车”上,再也下不来。此后,他的名字便开始频频地出现在女真和辽之间的各种外交场合,成为往来公文案牍中的高频词汇,并且与两国间的一次次争端如影随形。
二
阿疏奔辽之后的两年,辽国再次发扬天朝上国的热心作风,派出使者调解纷争,试图让完颜部归还占据的阿疏地盘。完颜盈歌知道自己的胳膊这时还拧不过辽的大腿,不能力敌,只好演戏。于是编排了一出剧本,指使手下的两名“小弟”、蒲察部胡鲁勃堇、邈逊勃堇,命二人以参与调解为名来到阿疏城,与阿疏城留守劾者相互配合,上演了一出“苦肉计”。
当着辽使的面,劾者假装对胡鲁与邈逊发怒,指责他们二人多管闲事:“我部族自相攻击,干汝等何事?”这话摆明了指桑骂槐,说给辽使听的。好像还生怕人家听不懂,劾者话音刚落,举枪便刺向胡鲁和邈逊二人的坐骑,二人顿时“落荒而逃”。辽使哪里料得到会有这番阵仗?原本以为只是出趟美差,权当公费旅游了,万没想到还会有生命危险,当即逃回辽国去了。
劾者一不做二不休,索性顺势破了阿疏城,阿疏的弟弟原本同他一道逃往辽国,后来回到故地,这一次也成了劾者的刀下之鬼。
第一回合,辽国吃了个闷亏。然而耶律洪基虽是个老资格的昏君,却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再加上阿疏在他面前一通卖惨哭诉,让他感觉要是摆不平这事,自己这个皇帝的脸实在没地儿搁。于是再次派出使者,严令完颜部,“凡攻城所获,存者复与之,不存者备偿”,并且还提出“征马数百匹”。
几百匹马,这对当时的女真部族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财产,使者的态度也相当强硬,很明显这是一道带有报复和惩罚意味的命令,老板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不听话是要付出代价的。
完颜部也感觉到事态严重。但这个头是万万不能就此低下去的,“若偿阿疏,则诸部不复可号令任使也。”服了这个软,就等于让完颜部在其它众多部族面前自打耳光,以后谁还听他的?可是面对上国的愤怒,又不能正面硬刚。怎么办?
老奸巨猾的完颜盈歌再次玩起了套路,不过这次把“苦肉计”换成了“贼喊抓贼”。他指使手下部落出动,阻断“鹰路”,然后再自告奋勇地向辽国皇帝大表忠心,表示愿意为大领导分忧,讨伐阻断“鹰路”的贼人。这一招十分有力,相当于要了辽国皇帝的半条老命,鹰路断了,海东青便不能正常上贡,没了海东青,那就好比宅男家里断了wifi、美女不准发自拍,这事对辽国皇帝来说简直比天还大。一听到完颜部自告奋勇,领兵重开鹰路,耶律洪基立即大喜过望,对完颜盈歌厚加赏赐。这么一番折腾,阿疏的事不了了之,再次被搁置。
一次外交危机就这样轻松化解,完颜部获得第二回合的胜利,昏聩的耶律洪基却被蒙在鼓里而不自知,大概此时他的内心,仍然沉缅于鹰路重开的巨大幸福感之中。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辽国要这样全心全意庇护一个前来归降的女真族人?纵观以往的历史,面对完颜部与女真其它各部落的冲突,辽国从未像在阿疏事件中这样大力度地加以干涉,并旗帜鲜明地站在某一边。按照惯例,对于女真的叛逃者,辽国一向是将其送回女真部落。为什么这次却独独为了一个阿疏,而不惜与完颜部连番龃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