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12-12 09: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电信
中医治疗肿瘤理论与实践
从事中医治疗疾病45年;坎坷艰辛,真可谓酸甜苦辣在其间。现在“癌症”多么可怕,在世人眼里是绝症。世界,每年多少人死于癌症,谈癌色变,这是正常的。根治癌症,这是所有从事医药事业人的希望,也是美好企盼。 我选择这条神圣的不归路。在治癌方面只是做了努力和探索,这是一条长征路,坚持走下去,历经艰辛与坎坷赢来最终的胜利”!我 7岁从农村进入城市;9岁上学;15岁考上清中,经过文化大革命,69年得了‘’破伤风‘’九死一生;当地许老中医治愈;知青插对后, 75年拜民间老中医为师;“把毕生精力献给中医药事业”埋头于《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以及诸多研究中医药治癌的书籍之中。边学习,边实践,先后接触治疗数以千例患者和诸多疑难杂症。 88年在淮阴市办起私人中医诊所;正式行医。2000年获得江苏省中医管理局师承中医师资格考试考核合格证明; 05年,获得江苏省全科中医师上岗资格证书; 09年62岁取得国家卫生部中医师资格证书及中医师执业证书;从今往后便无牵挂的一心扑在中医药治癌的事业中。凭着对中医药事业的真爱,四十五年如一日的跋涉在这条永无休止的求索之路上。求索就是中医药治癌的真理。核心内容;发现癌症;结合自我治癌的实践经验,依据中医的四诊八纲,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基本原则,总结出了中医诊断癌症的方法,从人体的望、闻、问、切;结合辨体内之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再结合病理、症状,为肿瘤的诊断提供信息,为辨证分型提供依据。中药治癌怎样配伍,如何确定用药剂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因历史在发展,中医药的理论也必须因时应变,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发现,人体健康与大自然的关系。好的生态环境可带给人类欢乐与健康。多年来忽视生态平衡,森林和绿地面积减少,灰尘增多、水土流失、有害物质增加。工业的发展,排污净化措施不配套,空气的污染与人口的密集交相危害,严重影响了人体健康。 其次是饮食卫生的关系。病从口入,现在人们食用的谷物和蔬菜都使用农药化肥,畜禽是多种混合饲料激素、添加剂喂养长大,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癌症患者急剧增加,许多青少年患上癌症,总之癌症产生途径:空气、药源,水源、土壤已成为人类致病的重污染之源,特别是转基因产品及农作物,受到严重污染,现在我们天天在食用带有毒素的食物 ,更糟的是,当代抗生素激素、滥用,手术切除人体的器官,放化疗催毁人体免疫系统,导致人体内部机能严重失去阴阳平衡,长期产生的毒素无法排出体外,日久积聚成痰湿,煎熬成湿毒,和血肉绞合在一起,腐烂日久而形成的病变;软的叫囊肿,硬的叫肿瘤,中医叫癥瘕积聚。关键是人体健康与“现代”药材的关系。今天的药材不讲“地道”,以人工裁培取代野生采收,忽略依照古方炮制,致使药材的有效成分大大降低。悠久历史的秘方、妙方、汤头为何今天灵验度大大下降?是药性降低的缘故。栽培药材20克至50克,不及5克野生的功效。人体的抗药性不断增加。 人的机体阴阳失衡、气血不和、五脏之气紊乱,外来邪气乘虚而入,破坏五脏六腑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气滞、血瘀、痰凝、毒聚、湿停等病理产物。产生了肿瘤。对以上的认识,我在用中药治疗癌症的实践中,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所谓科学配伍,就是在临床中仔细辨别,确定哪些中草药对治疗哪种癌症效果最佳。所谓加大配方剂量,就是在找出治疗各种癌症的特效中草药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用药力度标准,知晓用到什么剂量才能达到目的。 为达到科学配伍有效中草药,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亲尝百毒。 明确用药的力度标准。剂量,通常要高出医书标准的2到3倍,个别中草药甚至要超过10倍。面对病人,首先要正确破解病机,正确选药立方,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我独创的“治癌四法”继承发扬先人“温病条辨吴鞠通”学术,经过多年临床实践与潜心研究,在“银翘散”清热解温毒的基础上总结出:1、清热解毒法:利用银翘散加减,排除体内毒素;2、祛瘀除湿化痰法:独创“祛瘀解毒續命丹”,用以祛瘤解毒、祛瘀除湿化痰、續命救命;3、利水消肿法:“控涎丹”加减治疗各种胸腹水;4、补中益气法:“八诊汤”加减补中益气,保护好肾‘先天之本’和脾胃‘後天之本’;人失去先天和后天,生命就结束了。虽然肿瘤分为多类产生于人体不同部位,只要采取不同的中药治疗方法,用排毒祛瘀攻补兼施的全新疗法:促使人体各组织迅速恢复正常,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能力,实现体内阴阳平衡。即可治愈多种肿瘤。多年来,临床观察,证实中药疗法有以下特点:扶正固本,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以毒攻毒,散瘀消积;辨证给药,内外兼治。 如果患者和亲属不理解和不配合,要想治愈是不可能的。那种又想治好病,又想药好吃、少吃药的心理是治癌大忌。实践证明,凡是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都非常好。有些广告宣传,说单纯用外敷药、某种抗癌药丸、某种中草药便可治好一切癌症,这是夸大其辞。只能是偶而对某种癌症有效,并没有代表性,更不可能包治一切癌症。不少患者被其迷惑,错过了大好治疗时机。治癌必须根据临床症状辨证分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