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泽,一座美丽的滨湖名城。这儿不仅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更有域内外许多美食的汇集让人流连忘返。如蒋坝鱼圆、朱坝活鱼锅贴、黄集羊肉、东双沟老鹅、北京烤鸭、重庆火锅、新疆烧烤,还有那我熟悉不久的武汉鸭脖。因其独特的风味,又为洪泽的美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经朋友推荐,我慕名来到了东二街这家座东面西的武汉鸭脖店。店铺看上去面积不大,墙面略显老旧,但是店铺内部收拾得干干净净。玻璃冰橱内整整齐齐地摆放着20多种卤制品,有鸭脖、鸭头、鸭爪、鸭翅、花干、豆皮、海带、腐竹等。
特别是那些色泽诱人的鸭脖、鸭头、鸭爪、鸭翅,仿佛是被岁月精心雕琢过的艺术品,散发着迷人的光彩。伴随着一阵阵香气悄然钻入鼻中,那浓郁的味道瞬间唤醒了我的味蕾,立即萌生起大快朵颐的冲动。
来这里基本上都是吃了许多年的老顾客,他们在20多种卤味中任性挑选。高效的点单加上店员的默契配合,即便队伍排到门外马路边等待时间也不会很长。
“老板来1个鸭头,1根鸭脖”
“20块钱鸭脖,再秤5块钱海带”
“鸭脖,鸭架给我拼50块钱的,都要微辣”
顾客们纷纷说出了早已深思熟虑好的想法,他们来来往往,走了又来,来了又走。卤制品款到账的提示声不时响起,清脆而悦耳。店主则忙得不亦乐乎,只见他们熟练地剁断、倾倒、扎袋、传递,一笔笔生意就在这娴熟的操作中顺利完成。
选择经营武汉鸭脖 希望开启一个美好的未来 赵建军,1978年10月生,洪泽城区人。年轻时,他曾经在湖北经营水果生意。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品尝到了武汉鸭脖那独特的美味。那一刻,仿佛有一道光照进了他的生活。他心中暗暗思忖,以后如果自己创业的话,一定选择经营武汉鸭脖。
2011年10月,赵建军与岔河镇唐圩村姑娘陈燕共同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开店前夫妻俩同在经济开发区某一公司上班,但是照顾老人、照顾正在上学的孩子以及家庭众多的开支需要他们对生活重新作出抉择。夫妻俩一致认为,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只能选择一个投资少、风险小的项目作为创业的起始。2014年3月,他们受让了一家位于东二街的武汉鸭脖店,为自己和家人的未来拼搏一把。
为了掌握正宗的武汉鸭脖制作技艺,经朋友介绍赵建军来到了武汉卢师傅处拜师学艺。他摆正与师傅的关系,重事脏活抢着干。洪泽人的勤劳、质朴深深打动了卢师傅,卢师傅毫无保留地把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了徒弟,赵建军更庆幸自己遇上了一位好师傅。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赵建军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探索。他要把武汉鸭脖的传统技艺与洪泽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找出一条适合在洪泽生存发展的新路子。那些日子,厨房就是他的战场,各种调料如同武器,他在烟火中反复试验。时间一长,终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吃他的制作的鸭脖先是微微的麻辣在舌尖上跳跃,刺激着许多个味蕾细胞,接着醇厚的卤香弥漫开来。口味独特,看见不吃的话就会感觉肚里馋虫在蠕动,愈发难受,心甘情愿地在麻辣诱惑中继续寻觅,欲罢不能。
店铺刚开业时,生意并不景气,但是,赵建军和陈燕没有气馁,他们坚信时间一长肯定会越来越好。他们在等待中坚守,在坚守中等待。精心制作每一份卤味,热情地接待每一位顾客。由于口口相传,他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生意渐渐地好了起来。
十一年前的奋起与十一年后的坚守有什么不一样,女店主陈燕说出了心里话:很庆幸我们夫妻俩当初学了这个手艺,这个手艺让我们用双手养活了我们全家。不知不觉开店做卤菜已近11年了,我始终坚定地相信,做一件事,努力就有会收获。
看到的是精彩的呈现 却经历了千锤百炼 武汉鸭脖,那令人欲罢不能的美味背后,藏着一段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其制作过程,看似只是普通的烹饪步骤,实则是一场历经千锤百炼的奇妙之旅。
从挑选新鲜的鸭脖开始,要挑选大小适中、肉质饱满的鸭脖,确保口感的丰富。清洗环节更是一丝不苟,反复冲洗,去除杂质与腥味,为后续的美味奠定坚实基础。
接着,各种香料被精心搭配。八角散发着醇厚的香气,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桂皮带着独特的芬芳,为鸭脖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花椒的麻辣则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瞬间点燃味蕾。在锅中,这些香料交织融合,散发出诱人的气息。
鸭脖被缓缓放入卤汁中,大火催开,小火温炖。这一过程就像是一场洗礼,每一分每一秒都至关重要。长时间的炖煮,让鸭脖充分吸收香料的精华。也许在这个过程中,制作者会时不时地查看鸭脖的状态,调整火候,确保每一根鸭脖都能达到最佳的口感。
当鸭脖从锅中捞出,那红亮的色泽、诱人的香气,是无数次尝试与调整的结果。
经过了五六小时的精心准备,夫妻俩用三轮车将卤好的成品全部运至门市,上午十点钟左右开门营业。
赵建军夫妇生活的规律要服从经营的需要,每天中午不休息,晚上十点左右才能关门打烊。夫妻俩常常是每天只能休息五六个小时。每天如此,是对意志和身体的挑战和考验。
我问赵建军:这么累,值吗?他说:日子过的充实、活的有意义。每一份付出都会有收获,每一份收获都是顾客支持的结果。
收获的不仅仅是财富 还有感动和幸福 十多年过去了,赵建军、陈燕夫妇的武汉鸭脖店,如同一个温暖的港湾,承载着无数人的味蕾记忆。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约上三五好友,备上一些美酒,围坐在桌前,品嚼着美味的鸭脖,畅谈着生活的点滴,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这时武汉鸭脖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热情和精神的放松。
某公司的李女士说:我们公司职工经常线上订购武汉鸭脖店产品,好像是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公司经常有加班任务,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武汉鸭脖,仿佛它是我们奋斗路上的加油站。
一位常来光顾的老人缓缓说道:我呀,就住在这附近。这家鸭脖店刚开的时候我还半信半疑,尝了一次后就忘不了喽。这么多年,隔三差五就想来买上几根。看着他们两口子用心经营,把这小店做得越来越好,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成长一样,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老人脸上的笑容,满是对这家店的喜爱与欣慰。
还有一位带着孩子的年轻妈妈分享道:孩子嘴可挑呢,但就对这家的武汉鸭脖情有独钟。有几次路过这儿,孩子就拉着我的手不肯走。老板娘很贴心地给孩子拿小块的先尝尝,看着孩子吃得开心,我也开心。这不仅仅是一家店,更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温暖角落。
十一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赵建军、陈燕夫妇的武汉鸭脖店已经成为了东二街一道亮丽风景线。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实现了从日不敷出到小康生活的转变,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印证了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真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