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论坛

  • 网站客服:0517-87228198
  • 合作热线:13915154595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46|回复: 0

[淮安人寿分公司] 以案说险|识破“上市”骗局,守护投资安全

[复制链接]

294

主题

311

帖子

6926

积分

高一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6926
发表于 昨天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IANA 保留地址
“5·15”专题 | 守护金融安全 护航美好生活
        近年来,非法集资手段不断翻新,不法分子打着“上市预期”“高额回购”等旗号,利用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盲目追捧,编织虚假财富梦。此篇案例揭示此类骗局的运作模式,提醒投资者理性判断,远离非法金融陷阱。
案例分享
虚构上市蓝图,收割投资者血汗钱
        案例回顾:安徽R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权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马某系该公司法定代表人。马某与蔡某杰、陈某敏等人商议,以正在筹备A股上市为名寻找投资者。在未经证券部门批准且不具备证券经营资质的情况下,蔡某杰控制的股权投资公司与R公司签订了 《投资顾问协议》,约定以每股7.8元价格对外转让R公司股票,其中R公司实际每股获得3.4元,其他4.4元由股权投资公司占有。后股权投资公司找到宣传团队策划推广R公司股票。宣传团队向投资者讲授炒股技巧,夸大宣传并预测R公司股票在A股上市的可能,鼓动投资者大量买入该公司股票,承诺三年内R公司将在主板上市并实现“翻番式”收益,如果上市失败或不能如期上市则以10%年利率进行回购。在未实际转让R公司股权的前提下,马某与投资者签订所谓的“股权转让”“股权代持”协议,截至案发,未兑付数额共计1亿余元。
案件分析
非法集资的“三步套路”
        1.虚构“暴富故事”:以“A股上市筹备”“政府背书”等虚假概念包装项目,利用公众对资本市场的认知盲区,制造高回报假象。
        2.设计利益陷阱:通过分层分成(如截留4.4元/股)、承诺“保本回购”等手段,掩盖资金挪用本质,实则将投资者资金用于填补前期漏洞或挥霍。
        3.利用法律漏洞:以“股权代持”“顾问协议”等名义规避监管,签订非标准化合同,导致投资者维权困难。
风险提示
理性投资,筑牢安全防线
        1.核实资质与信息:投资前通过证监会官网、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等权威渠道,查询企业上市进度、金融业务许可等信息,警惕“内部消息”“独家渠道”。对承诺“保本高收益”的项目保持警惕,合法证券发行需经监管部门批准,任何未经备案的股权交易均涉嫌违规。
        2.穿透合同本质:警惕“代持协议”“收益权转让”等复杂条款,要求对方提供股权登记证明、资金用途说明等文件,避免陷入“名为投资,实为借贷”的圈套。签订合同前咨询专业律师或金融机构,确保条款合法合规。
        3.抵制高利诱惑:牢记“风险与收益对等”,年化收益率超过8%的项目需高度谨慎,承诺“稳赚不赔”的多为骗局。不参与微信群、讲座等非正规渠道推广的投资活动,避免被“托儿”营造的虚假繁荣误导。
        4.依法维权止损:若发现机构拖延兑付、失联或合同存在欺诈条款,立即收集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合同文本等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金融监管部门举报。勿轻信“代理维权”机构,避免二次受骗。

结语

投资是财富增值的工具,
而非一夜暴富的捷径。
消费者需牢记:
上市≠稳赚,
企业挂牌新三板仅为场外市场交易,
与主板上市有本质区别;
合同≠保障,
脱离监管的协议往往是“空中楼阁”;
理性≠保守,
科学的尽调与风险意识
才是抵御骗局的核心武器。
        唯有保持清醒认知,选择正规投资渠道,方能避免“财富梦”沦为“噩梦”,共同维护安全、透明的金融市场环境。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