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恩来精神 感知历史文化 为进一步落实特殊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丰富实践育人载体,10月11日淮安市洪泽特殊教育学校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以“学习恩来精神,感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历史,在沉浸式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触摸本土文脉、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开开心心出行,平平安安归来,学校对此次研学活动进行了精心策划和周密安排,并制定了详细的安全预案。出发之前,各班开展了研学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育学生做到安全出行、文明游览。 清晨,同学们迈着轻快愉悦的步伐踏入校园。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同学们有序地乘上了公交车。一路上欢声笑语,喜悦跃然于脸上,兴奋徜徉在心间!
周恩来总理铜像前,阳光澄澈,松柏凝翠,研学活动的庄严环节在此拉开序幕。首先是向总理铜像敬献花篮仪式,学生代表李涛与吴承智早早整理好衣领,两人并肩迈步,步伐虽缓却格外坚定,每一步都似在传递特殊学子对伟人的深切追思。抵达铜像基座前,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花篮摆放整齐,而后轻轻后退两步,与身后的全体师生一同昂首肃立。此刻,铜像前静得能听见微风拂过枝叶的声响,师生们的目光定格在总理铜像上,崇敬与缅怀在空气中静静流淌。 献花礼毕,全体教师宣誓仪式接续开启。教师代表陈倩老师站在队伍前方,清亮而坚定的声音划破宁静,跟读誓词时字字铿锵,将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特殊学生的承诺,融入每一句誓言中。铜像静静矗立,见证着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也让“崇敬”与“责任”的种子,在特殊学子心中悄然扎根。 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学生们通过参观展厅、聆听总理生平故事,了解周恩来总理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一生。那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件件饱含岁月痕迹的文物,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格。悄然萌发爱国主义情怀与社会责任感——这份精神滋养,将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重要底色。
随后,师生们前往本地历史文化古镇。沿着青石板路,学生们先后参观了古镇的明清建筑群落、非遗手作工坊与民俗文化展馆。在古镇的老店铺前,老师结合实物为学生讲解古镇的商贸历史与生活变迁,让抽象的“本土文化”变得可触、可感。过程中,老师还鼓励学生主动与古镇居民、商户简单交流,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练习沟通技巧,逐步克服社交胆怯,提升适应社会的信心与能力。 非遗项目的观摩,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传统手工艺的精巧、民间艺术的灵动,在学生心中种下了对本土文化认同的种子。古镇的一砖一瓦、一景一物,都成为他们感知历史、拓宽视野的生动教材。
一天的研学活动充实而温暖。在周恩来 纪念馆,学生们学会了敬畏与感恩;在河下古镇,他们锻炼了观察、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全程的集体活动中,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交流不断升温,此次研学之旅,是洪泽特殊教育学校对“特殊教育不止于课堂”的生动实践——让学生走出校园,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学习、互动,于红色精神与历史文化的双重浸润中,实现“情感熏陶、文化感知、能力提升、身心愉悦”的多维成长。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育了他们的爱国情感与文化认同,为其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奠定了坚实基础。
爱祖国,爱人民,牢记历史 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红色文化 照亮每一个孩子成长之路 谱写新时代红色篇章 洪泽特校将继续探索 更多适合特殊学生的研学路径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实践中 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