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归根,是不少台湾亡故“老兵”,临终前唯一的心愿。清明前夕,祖籍江苏淮安的台湾“老兵”胡宜静,终于实现了遗愿,在志愿者的守护下,跨越海峡,从宝岛台湾,终于回到了故乡淮安,与自己的爱人合葬在一起,分离了半个多世纪的一家人,终于实现了“团圆”。 半世纪守望终圆归乡梦 清明前夕,在南京禄口机场,一场跨越海峡的交接仪式令人动容。来自台湾的志愿者何娜,将已故台湾“老兵”胡宜静的骨灰送至家属手中。“爷爷,我们落地南京了,胡家的子孙都来接您了!”何娜哽咽着完成交接仪式。当红色绸布缓缓揭开,胡家三代含泪相迎,这位101岁老人的归乡路画上了句号。这一刻,大陆亲人日思夜想的家人,终于回到了故乡。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对于已故台湾“老兵”胡宜静而言,这首《乡愁》道尽了他一生的牵挂。1948年,刚至而立之年的他在上海被强征入伍赴台,故乡江苏淮安从此成了魂牵梦萦的远方。在台期间,老人终身未娶,时刻牵挂着家乡的妻子儿女。 1986年,在友人帮助下,胡宜静辗转赴港与阔别38年的妻儿重逢。此后他经常写信回来问候,坚持每两年回乡探亲,直至年迈体衰住进台湾当地康养医院。2011年妻子病逝时,家人因其年事已高选择隐瞒,胡宜静的儿子胡桂如含泪回忆:“当时,我们怕93岁的父亲承受不住打击,不忍心他来回奔波。”这个善意的谎言,导致胡宜静未能见到妻子最后一面,成为老人毕生最大遗憾。 摆渡人架起生命归航桥
2019年,胡宜静老人在台湾宜兰逝世,享年101岁。大陆亲人曾尝试多种办法将骨灰接回故土,但因客观条件限制及后续疫情影响,夙愿迟迟未能实现。直至今年2月,其孙胡荣群通过短视频平台联系到在台四川籍志愿者何娜,一场跨越两岸的归乡行动正式启动。这位90后“灵魂摆渡人”借助互联网搭建起特殊通道,最终在清明前夕完成跨越海峡的生命交接。 “很多老兵在台孤独终老,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何娜在眷村走访时发现,很多赴台老兵至死未能归根。她已帮助15位老兵魂归故里,胡宜静是其中一位。“胡爷爷是幸运的,子孙始终牵挂着他。更多老兵赴台时尚未成家,最终孤独离世。轻抚着骨灰坛上经年的浮尘,何娜低语:“江苏的胡宜静爷爷,今天你跟你的战友、朋友做个告别,我们带您回江苏老家,和亲人团聚。” 海峡割不断血脉亲情,海峡阻隔不断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经过一系列手续和流程,在清明之前,胡家人的心愿,终于达成了。当何娜将覆盖红布的骨灰坛交至胡家三代人手中时,77载离散终得圆满。 清明时节终得生死同衾 4月2日,胡宜静的骨灰被迁至故乡祖坟,紧挨着妻子,子孙为二老举行了合葬仪式。这对分隔了半个多世纪的夫妻,完成跨越生死的团圆,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永远地在一起了。
“双亲终于葬在一起了,这一刻我们盼望多年,这是我们家最大的愿望。”胡宜静的儿子胡桂如为双亲墓上添了新土,孙子胡荣超将鲜花放在二老墓前,这一刻凝结着三代人半个世纪的等待。“爷爷在台湾,奶奶在淮安,作为子孙一直深感愧疚,现在他们都不孤单了。”胡宜静的孙子胡荣超说。 春日的淮安郊外,金灿灿的油菜花浪在风中翻涌成流动的祭坛,蒲公英种子乘风而起,飘向远方。何娜站在田埂上望向东南方向,她深知,随着第三代寻亲者渐入暮年,这段历史记忆正面临消散危机。手续办理涉及两岸很多机构,更是困难重重,但何娜坚定地要把这件事情做下去,她说:“我希望能帮助更多的爷爷回到自己的故乡,让每个灵魂都不再漂泊,这是一份对生命的承诺。”
转载来源:淮安民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