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石是因摄入某种物质后,在胃内形成的石性团块状物,会引发消化不良、胃痛,甚至胃穿孔等严重问题。
一、高危食物需警惕
柿子:尤其是未成熟柿子,鞣酸含量高,其在胃酸作用下与蛋白质结合成鞣酸蛋白,再与果胶、纤维素等凝结成胃石。空腹、大量食用,或与高蛋白食物同吃时,风险剧增。
黑枣:富含鞣质与果胶,大量进食后,在胃酸作用下易聚合成难以消化的硬块,进而形成胃石。
山楂:含山楂酸、果胶等,大量食用且胃排空延迟时,果胶在胃酸作用下形成凝胶,与食物残渣等交织,可能引发胃石。
二、日常饮食巧安排
避免空腹进食高危食物:饭前胃酸分泌多,此时吃柿子、黑枣等,鞣酸易与胃酸反应。应在饭后 1 - 2 小时食用,且控制量,如每天吃柿子别超 1 - 2 个。
控制食用量:即使是成熟柿子、山楂等,也不能过量食用。对于胃肠功能弱的老人、儿童,更要严格控制。
合理搭配食物:吃柿子、黑枣等时,避免与牛奶、海鲜等高蛋白食物同吃,降低胃石形成风险。
三、自我监测不能少
关注症状表现:进食高危食物后,若出现上腹部疼痛、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是胃石所致,需及时就医。
定期体检:特别是有胃肠疾病史、常吃高危食物的人群,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早发现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