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如今已然三九,正是一年中给身体 “加油充电” 的绝佳时机。民间有 “一九一鸡” 的说法,认为在数九寒天里,每隔九天吃一只鸡能滋补身体、抵御严寒,让不少人一入冬就开启 “吃鸡模式”,但冬补的 “花样” 可远不止于此。 冬补的“底层逻辑” 阳气内藏 冬季是一年中自然界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候。人体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也会顺应这种变化,阳气内敛潜藏于体内。就像动物冬眠一样,人体的阳气在冬季会 “休养生息”,此时进行滋补,就如同给身体内部的阳气 “添柴加薪”。 增强免疫力 在冬季,人体受到寒冷天气、病毒等外界因素的挑战,通过合理的滋补,能够为免疫系统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例如,许多滋补食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能够帮助身体制造更有效的抗体来抵抗病毒和细菌的入侵。 预防疾病 冬补有助于预防春夏季的疾病。冬季滋补得好,能够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医有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的说法,冬季通过适当的进补,使人体正气充足。 这样冬补,好有“食”力! 羊肉 羊肉性温,能暖中补虚、益肾养肝,冬天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从舌尖暖到脚尖,涮羊肉、炖羊肉都是经典吃法,尤其是手脚冰凉的人适合多吃。 黑芝麻 别看小小一粒,黑芝麻富含油脂、维生素E等营养,能补肝肾、益精血,炒熟后每天一勺,慢慢嚼,可以乌发润发、润肠通便。 萝卜 “冬吃萝卜夏吃姜” ,萝卜消食化痰、下气宽中,在大量进补的冬季,它能帮脾胃 “减负”,让营养吸收更顺畅,炖排骨、清炒萝卜丝各有风味。 冬补关键在于三要点 适度原则 冬补不是 “填鸭式” 进补。食材、药材用量要合理,如吃羊肉过量易上火,出现咽痛、口疮,需遵循身体反馈,循序渐进。 因人而异 年轻人阳气足,补养以平补、清补为主;中老年人阳气渐衰、体质虚寒,可适当温阳滋补;体质偏热、易上火人群,阴虚火旺者,要避开大热大补食物,多选择滋阴润燥食材,如百合、银耳。 搭配均衡 别只盯着肉类,主食、蔬果不能少,荤素搭配让营养全面,进食后适当运动,逛马路半小时,助力脾胃运化,让补品 “物尽其用”。 从餐桌美食到中医食疗,多管齐下,抓住冬日养生好时机,养出一冬好气色、好身体,元气满满迎接新一年。 |